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1137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从概念再认知入手物理复习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概念再认知入手物理复习 一、引言 初三物理总复习阶段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为期两年时间的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重要物理概念和知识的再次理解,是对各相关知识内容的系统梳理,是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提升,更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进行的提优补差的关键时刻。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进行新授课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必定是不一样的。这就对我们教师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效率 反向推导 物理概念的复习课与新授课之
2、间最大的一个区别在于新授课是在学生不清楚不理解相关物理概念知识的前提下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例证与探究而进行的一种正向归纳,而复习课是在学生基本清楚理解与掌握相关概念知识的前提下,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主进行思考以解答由教师所提出和设置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反向推导。例如,在进行苏科版8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的时候,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流程如下:这样的一种从基本概念开始,通过教师所提出的一种连续的具有关联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回忆、思考、应用,最后将整章的知识内容进行再次理解与
3、学习的复习方法对于相对简单一点的知识内容的复习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是对于“学差生”来说也完全能够跟的上整个复习的进程。 比对理解 这个方法是指教师在对一些具有相近且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复习教学的时候,将多个知识概念之间进行联系,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理解,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中电功率的复习为例。 1.以我为主教师可以首先将具有相似性的概念中的一个概念单独的以图表法的方式将相关内容一一进行罗列,如:名称及符号:电功率P;表达公式:P=W
4、/t;P=UI;单位、符号及换算:瓦特(W);千瓦(kW)1kW=1000W。 2.引出关联基于电功率与电功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理解了电功率的相关知识之后,进一步的用图表法罗列出电功的相关知识内容,并让学生将两者进行对照,以加深对于各自概念的理解,如:名称及符号:电功W;表达公式:W=Pt;W=UIT;单位、符号及换算:焦耳(J)千瓦时(kWh)1kWh=×106J。 3.对比掌握在学生将两个知识的外在区别与内在联系明确清楚之后,教师再继续用图表法将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一一罗列,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
5、,进一步的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如:通过这样的一种先自我理解再对照理解最后对比理解的细微化概念复习,可以使学生达到对本概念精确理解以及对相关概念具有区分与思辨能力的学习效果。这样的一种复习方法由于具有更加偏重于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特质,因此可说是最受“学差生”欢迎的一种复习教学的方法。 广泛联系 教师在将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与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进行联系教学的时候步骤如下: 1.明确关系教师将电功和电热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罗列,如:当学生明确了电功和电热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运
6、用简单习题对该知识进行巩固,例如:问: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1=20Ω,R2=30Ω,当将两个电阻串联之后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的时候,请问两个电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与P2之比是多少?若将两个电阻并联之后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的时候,请问两个电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与P’之比是多少? 2.复杂延伸在全体学生都能够根据两者之间关系来解决简单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加大例题的难度,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维以及运用朝内部纵深方向发展。问:小民有两个灯泡L1和L2,灯泡上分别有“220V80W”和“220V60W”的标
7、注,若将两灯泡串联后接入家庭电路中,两个灯泡的实际功率分别是多少?若将两灯泡并联后接入家庭电路中,两个灯泡的实际功率分别多少?解:灯泡串联,如图1所示当灯泡并联,如图2所示: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220V,由于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所以两个灯泡的实际功率都等于额定功率,分别是80W和60W。通过这样的联系学习与应用已有的知识,可以为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关联知识的脉络,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解决复杂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初三物理总复习阶段,从概念再认知为切入点所进行的复习教学中的三个具体的
8、方法。上好物理复习课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上物理复习课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这一群体,更应该在教学设计和具体教学的时候有所体现。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深入的广泛的拓展和引伸,从而扎实全面的打造出高质优效的初三物理复习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