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

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

ID:16299645

大小:3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9

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_第1页
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_第2页
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_第3页
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_第4页
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ChinJConservDent)2007,17(2)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岳松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本文扼要介绍白Miller提出化学细菌学说以来有关龋病病因的研究和论点.对龋病的病变机制和引发龋病的细菌特异性问题也作了回顾.[关键词]龋病;病因学;机制;特异性[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593(2007)02—0061—05[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2):61]The

2、etiologyandmechanismofdentalcariesAreviewofcariesresearchinlastcenturyYUESong——ling(WestChinaCollegeofStomatology,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Abstract]ThispaperreviewedtheetiologicaltheoriesandhypothesespublishedsinceW.D.Millergchemi—eobaeterialtheoryhadbeendeclared.Themechanisms

3、oftoothdestructionincariousprocessesandthespecificityofbacteriarelatedtocariesarealsoreviewed.[Keywords]caries;etiology;mechanism;specificity[ChineseJournalofConservativeDentistry,2007,17(2):61]一,龋病病因学研究回顾人类对龋病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在17世纪前,无论在我国或外国都把龋病当作虫子咬噬牙齿造成的.用现代科学方法来探讨龋病发病的原因,是在1676年Leeuwenhock发

4、明显微镜,并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找到微生物,以及19世纪中叶Pasteur对很多传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学的卓越研究成果引发的.随后,人类才开始用科学方法去探讨龋病发生的原因和背景.1683年,Leeuwenhock第一次发现牙齿表面有微生物.在Miller以前,1818年Parmly,1837年Linderer,1867年Magitot等发现细菌发酵糖产生酸收稿日期:2007一O1一O7作者简介:岳松龄(1920一),男,汉族,四川彭县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破坏牙齿.1881年Underwood与Miles在龋损组织中发现细菌.所有这些发现都为Miller的化学细菌学说奠定

5、了基础.Miller于1904和1905年在DentalCosmas杂志上系统地阐明他的龋病病因学说,他认为龋病的发生有两个阶段:一个是脱钙(decalcification),这个过程是细菌发酵糖产生酸造成的;另一个是有机基质的溶解,它是靠细菌产生的胰酶样物质将牙齿内有机物消化造成的.Miller还指出,对于牙釉质龋来说,脱矿就是全部过程.他还对不同人群的患龋情况不同作出解释,认为这与牙齿本身的抵抗力和牙齿所处的环境(口腔,唾液)有关.Miller的化学细菌学说为正确认识龋病发生的原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后来很多人提出不同观点,但今天口腔医学界共同认可的三联因素论或四联因素

6、论都是在Miller学说的基础上发展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ChinJConservDent)2007,17(2)起来的.Kligler,Howe和Hatch(1915—1917年)在龋病损害中发现能发酵糖的乳杆菌.后来,Macln.tosh,James在早期龋损害中经常找出嗜酸乳杆菌(BuntingRW,1930).而Clark(1924)从龋病病变组织中首次培养出变形链球菌.1929年,Bodeck.er对龋病的发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他认为在龋病发生时,必须有两个因子发挥作用才能产生龋病.一个是前驱因子,一个是激发因子.前者是牙齿内淋巴液中的矿物质减少,这可能由于全身因素所

7、因起;后者是细菌作用于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引起.这种观点是内外因素结合论的观点.但在当时,他的理论却无确切有力的根据,特别是关于前驱因子的具体内容.与Bodecker同时还有Jesensky,也认为龋病的发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认为牙齿内的钙代谢紊乱就是内在因子.Bunting(1930)对Miller的化学细菌学说提出一些新的补充:①龋病发生过程中的酸不是在唾液中产生的,而是在牙齿的某些容易贮留食物的部位产生的.②牙齿的硬度可以影响龋病的发生.③口腔卫生欠佳可以促进龋病的发病,但它不是独立的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