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ID:16294059

大小: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_第1页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_第2页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_第3页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_第4页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及与人口总量变化相关联。但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作用,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劳动力过剩。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到非农产业,流向收入水平高或预期收入高的部门。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四

2、个方面。乡镇企业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渠道。我国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积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有效地吸引了部分农民向城镇转移。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达到5.77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吸引农民由产中向产前、产后转移,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出路。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一)流向分布:省内城市和东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高额工资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

3、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调查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有41.2%的人在省内城市打工,其中在省城打工的占19.6%,在省内其他城市打工的占21.6%。此外,分别有20.9%、11.6%和11.9%的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打工。与2005年相比,到环渤海地区打工的人员比重上升了5.6个百分点,到长三角地区、闽东南地区打工的人员比重分别下降了1.9和1.0个百分点。(二)行业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出务工劳动力受文化水平和技能的限制,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所需技术不高、投资少

4、、风险少,比较适合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耐劳的农村打工者。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从业较为集中的行业及其所占比重分别为:建筑施工业16.3%、电子电器业13.5%、制衣制鞋业11.7%、住宿餐饮业9.4%,在以上四个行业就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重为50.9%。除上述行业外,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比重较高的行业还有:机械制造业6.2%、商务服务业6%、食品制造业4.9%、交通运输业4.3%、居民服务业4%等。(三)就业途径:亲友介绍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

5、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2007年的一项调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所找到的工作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的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或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四)务工模式: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长期以来,农民外出务工大概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摆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兼

6、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益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就业兼业性减弱;由“候鸟式”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转移稳定性增强;由城乡间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逐渐增多。(五)发展规模:外出务工队伍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就业压力迅速增大,这些都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的直接动因。近几年,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外出从业时间不断增加。根据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

7、报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目前农村有1.5亿剩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另外,工业化、城市化加剧发展,也对劳动力将持续产生较大需求,对农民外出务工产生巨大拉力。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一)现行土地制度的双重功能与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存在着矛盾现行土地制度既有经济功能,也有保障功能。尽管目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有所减缓,甚至在许多农民中存在农业生产的消极懈怠性,但土地经济功能的减弱并没有因此削弱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土地的保障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

8、土地的流转和集中,从而制约了土地经济功能效率的提高。这就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然面临两难困境,既想成为非农业劳动力,又不想放弃户口农业。一方面,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