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

ID:16280553

大小:6.55 MB

页数:135页

时间:2018-08-08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_第1页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_第2页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_第3页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_第4页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铜镜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在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铜镜的制造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

2、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铜镜的历史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铜镜发展历程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

3、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目录1、商周2、春秋战国3、秦汉4、三国两晋南北朝5、隋唐五代6、宋辽金7、元明清8、制作工艺9、古代埃及10、古代希腊11、古代日本12、总结一、商周铜镜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

4、)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商代素镜略有局部毛边,虽是无纹饰素镜存世量却极少,商代铜镜比夏代轻薄硬而脆易碎。大凡收集铜镜者都知道夏代铜镜粗厚无纹却易得到,商代铜镜铜质已经接近周汉,故而工艺轻薄易碎。 此镜为单孔鼻钮全素镜。7.8厘米。鸟兽纹镜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612号墓出土。镜面平直。背面置两个平行的弓形钮,钮左右单线勾出两只对称的虎纹,作张口欲吞状,钮上方虎口前饰一鹿纹,钮下方饰一展翅的鸟纹。商周花叶

5、纹镜铜镜由四片花叶纹围绕而成。商代镜以较简单的几何纹居多,如七角星纹、平行线纹、叶脉纹等,以及一些素镜。周代则多为素镜,从铸造来讲,工艺较粗糙,含锡量偏低。   整体而言,这时期的铜镜在简单朴拙之中,仍有一定的形式美。重环纹镜1972年12月陕西扶风刘家水库出土。圆形,镜面中间微凹,直径8厘米。镜背饰重环纹,和当时青铜器皿上常见的重环纹相一致。镜纽作桥形。为西周中晚期器物。极为罕见。多圈凸弦纹镜商代铜镜。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同出四种。镜为圆形,镜身较薄。镜面微凸,背面饰凸起的同心圆线纹六圈,同心圆线纹之

6、间,饰以放射状竖线纹,形似放射的光芒。半环形纽。直径11.8厘米、厚0.2厘米、钮高0.8厘米,重0.2公斤。平行线纹镜该镜圆形,弓形钮,无钮座,镜面直径6.5厘米,厚0.2-0.3厘米,重64.9克,钮长3厘米,钮高0.6厘米,钮宽1厘米。镜面稍凸,凸出最大处在中部,外凸约3.5毫米,内区中心圆面分为均匀的四等份,每一等份有长短不一的凸线九条或十条,每一等份的凸线互相平行,对于相邻的两个部份则呈互相垂直的形式,如是形成了平行垂直,垂直平行的图纹,取得了既对称均匀又有灵活变化的艺术效果。镜边及里面各饰凸弦纹

7、一周,两周弦纹相距0.8厘米,弦纹间填以“ε”形纹图案34条。这面铜镜出土于1934年安阳侯家庄1005号墓。二、春秋战国时期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造和修饰已臻美轮美奂的境地。这时期铜镜的纹饰种类则主要有:素镜、纯地纹、花叶纹、山字纹、饕餮纹、菱格纹、凤鸟纹、兽纹、蟠螭纹、狩猎纹等。螭虎纹镜,春秋早期,日用器皿

8、,径7.5厘米,1956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底版装饰回纹,两条螭虎盘绕对称,交相辉映,工艺十分精美,体裁罕见。镜为圆形,直径7.5厘米。镜面略凹,或以为是取火用的阳隧。镜背中心有半环钮,圆钮座。座外周围有两虎相对环绕,其外围以纠结的螭纹一圈。螭纹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蟠虺纹镜1978年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1号大墓出土。直径11厘米,镜出土时已破碎。镜背中央有半环形小钮,周围饰细密的蟠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