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渤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一、语感的内涵(一)国内外关于语感的论述对于语感其实早就被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所关注,有的虽未直接运用“语感”这一术语,但实际上论述的就是有关“语感”问题。索绪尔指出“语言的实践不需要深思熟虑,说话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意识到语言的规律。语言这个系统是一种很复杂的机构。”[1]由此可见,掌握语言规律和使用语言是两码事,人们使用语言并不依凭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而依凭“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语感”。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中也有很多令人深受启发的表述:“我们惯于把语言认做一种简单的不能分析的感觉”“人的耳朵已经变得对发音器官的细致表演非常敏感,以
2、至于在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是直觉的感到的”这一些话,对理解“语感”很有价值。在萨丕尔之后的几十年,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期基对“语感”更有独特而明确的见解。“语感”是他的转换生成语法体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他认为,语感是一种基于先天基础而又来自后天经验的直觉的语言知识。他假设人脑中存一个得自遗传的为人类所独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从语言习得机制出发,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获得个别语法,能够自然而然地识别理解句子、制造和生成句子,这种直觉的语言知识或者说人们凭这种知识所作的有关句子构成和正误的判断就是“语感”,又称“直觉知识”或“直觉”。我国最早对语感进行论述的
3、是夏丐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义为对于21渤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字”的灵敏的感觉,他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可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是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叶圣陶也有基本一致的看法:“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学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4、二)语感的定义对语感的定义,各家说法不尽一致。诸如:语感是对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感,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语感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从本质上,语感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是一种语言心理直觉。语感能力则是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语感是对文字载体的敏锐感受能力,等等。21渤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对语感的定义有20多种。综合起来,可以认为,语感的本质就是一种语言心理直觉,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语言不经过逻辑推理的直接
5、迅速整体地感知或把握。从上面对语感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语感的一些特征。二、语感的特征(一)直觉性。即对语言的一种直觉的心理感受或反应。语感是一种直觉,直觉思维是语感的核心,是一个内隐的无意识的过程,是靠直觉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因此具有迅速性、直接性、下意识性。人说话并不需要思维的参与,是自然而然的,是在概念水平以下的。在阅读文章时,语感力强的人不必进行语法分析,只在一读一听之际,就能迅速地敏锐地对言语的正误、优劣、形象、情味以及它们的细微差别作出判断,这种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直觉判断主要是直觉思维积极参与的结果。语言的实践不需要深思熟虑,说话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
6、意识到语言规律。乔姆斯基指出:“一种语言是由规则与原则的系统所生成的,这个系统进入复杂的心理运算,以决定句子的形式与意义。这些规则大体上是无意识的,而且超出潜意识的范围。”[2]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言语实践中,从言语习得机制出发,习得了自己母语的一些言语规则,并凭此生成、理解语言,但我们却意识不到,既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意识不到我们是怎么使用,生成言语的语法规则和原则以及诸多语言材料。如《祝福》中四婶跟祥林嫂关于年祭的一段对话: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吧,祥林嫂!”21渤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四婶慌
7、忙大声说。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做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这段话写祥林嫂自以为捐了门槛又可以与大家一样过正常的生活,不再受到歧视和白眼。可四婶只一句“你放着罢”就使她炮烙似的缩手。祥林嫂的直觉告诉她,无论捐多少门槛,多么卖力的做事都改变不了目前的处境,都摆脱不了“白虎星”的骂名。这就是她的心理体验所得到的一种顿悟。(二)整体性。整体性指对言语对象整体的、全面的、笼统的把握,即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的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而不是训诂式的一个字一个词地解释,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也不是条分缕析,兼顾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具体理解和
8、切分。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第12节有这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