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61234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中医与生活的艺术—养生—试论中医辨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与生活的艺术中医概述: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古代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和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
2、、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中医认为人
3、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
4、,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辩证治疗1.概念: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
5、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辩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2.辩病与辩证的关系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的,而证则是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辩病又辩证,并通过辩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昌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
6、种不同的证。只有辩别清楚是风寒还是风热,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而不是单纯的“见热退热”“头痛医头”的局部对症方法。中医九种体质类型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中医都要根据体质下方。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30年,在我国东、西、南、北、中5个地域(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9省26市)进行了21948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仅占32.75%,其它8种偏颇体质占到了67.25
7、%。中医九种体质类型1.平和质最健康32.75%体质特征:一般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目光有神,嗅觉通利,唇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如果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就是平和体质。耐受情况:平时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且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中医九种体质类型(2)气虚质易疲乏12.71%体质特征1:肌肉一般不健壮,平时气短懒言,目光少神,肢体容易疲乏,
8、易出汗,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体质特征2: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爱冒险。耐受情况:易患感冒,病后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等。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重点人群: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容易气虚。中医九种体质类型(3)阳虚质不耐寒7.9%体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