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理念

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理念

ID:16261153

大小:31.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8

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理念_第1页
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理念_第2页
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理念_第3页
资源描述:

《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理念(一)儒家、道家、佛家的区别: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古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这种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佛、道、医、儒、武等诸家中,道教被公认为最擅长于养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教条。1、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2、修身,练气,养心儒家更重视的是修身,道家注重的是

2、练气,佛门主要是养心.养形,养气,养心合而为一.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佛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道家讲:避世。(二)道、儒、佛、医思想的共同点: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第二:强调精神摄养"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第三:主张饮食调养提出"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粗硬生冷",及"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寿亲养老新书》)的主张;这是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

3、点的。第四:提倡顺时奉养老年人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寿亲养老新书》)。故养老大法,必然要依据天和的性质,顺四时变化而摄养,才能老当益壮。第五:重视起居护养"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处处为老人提供便利条件,细心护养。第六:注意药物扶持老年人医药调治应采取"扶持"之法,即用温平、顺气、补虚和中、促进食欲之方来调治,切不可竣补猛泻,这些原则是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的。第七:强调房中补益。"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强调不可纵欲。(三)各家思想:1、道家养生思想: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

4、律。自作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2、儒家养生思想:(1).强调精神调摄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摄,而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人生存在着欲望是正常的,然而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地要求,这就需要遵循"礼"的原则。正如《论语·颜渊》中所说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还提出了君子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行则从礼、君子三戒等内容,即为寡欲。(2).注意身体护养这也是儒家养生思想的一个方面。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是护养身体的基本原则。反之,如果不注意这些原则,"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这是需要予以注意的。(3).倡导饮食卫生孔子对于饮食卫生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他提出了饮食保健的原则。强调了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经久变味、腐败发臭的食物不宜

6、食用等饮食卫生要求。3、佛家养生思想:参禅禅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故称参禅。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静坐气功,只是修禅的形式或基础,并非修禅目的。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养生家则将此融入吐纳导引健身功之内,成为以静坐为特点的健身功法。佛学讲求调理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因而十分重视环境调养,植树造林,行医施药等公益事业。特别是植树造林,犹为突出。而寺院地址的选择,以宁静、空气清新、环境幽美为特点,为养生调摄增添了不少内容。佛家有很多戒律,如五戒、十戒、普萨戒等。这种思想被吸收而融入养生学中,充

7、实了养生学中"养神"、"固精、"节欲"等方面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