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58541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我国邮政产业管制改革的思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邮政产业管制改革的思路探讨我国邮政产业管制改革的思路探讨我国邮政产业管制改革的思路探讨2009-02-0321:57:57摘要:分析了我国邮政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针对管制所存在的“管制失灵”现状提出了改革思路。 关键词:邮政;管制失灵;改革 1我国目前邮政产业的发展状况 1.1现行邮政产业管理体制 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了国家邮政局,赋予国家邮政局主管全国邮政行业以及管理全国邮政企业的双重职能。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总体部署,国
2、家邮政局积极配合,邮电系统实施了邮、电分营。 1.2邮政产业的主要业务类型 (1)函件类邮政服务。包括寄往国内或国际信函、报纸、杂志、期刊、小册、传单和其他类似的印刷品的收揽、运送及投递。 (2)包裹类邮政服务。包括国内和国际包裹及小包的收揽、运递及投递。 (3)邮局柜台服务。主要包括邮政利用自身营业网点向顾客提供的各种柜台服务。 (4)其他邮政服务。包括信箱出租、存局候领服务和其他未归类公营邮政服务。 1.3邮政产业业务总量及业务收入增长率 据统计显示,1993年以来,邮
3、政产业亏损连年加大。1999年虽然国家对邮政产业实施了一个“8531”的财政补贴递减政策,但是,1999年邮政产业依然亏损67.3亿元,2000年亏损32.9亿元,2001年邮政产业终于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000万,但相比30亿的财政补贴,这点盈利实在是杯水车薪。2002年中国邮政实现利润1.25亿元,但是仍然有10亿元的财政补贴。 2目前邮政产业管制所存在的“管制失灵” 2.1“政企合一”、“政监合一” “政企合一”、“政监合一”是邮政体制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目前,国家邮政局既是
4、政府管理邮政业务的行政机构,又是大型国有公用企业。既承担行业管理的政府职能,又具有生产和经营的企业职能;既是邮政业的监管机构,承担着监管全国邮政市场的职能,又是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具有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责任。 2.2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划分不清晰 随着邮政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邮政已经成为横跨多个行业的企业,在交通运输(物流)、金融、通信、广告、社会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等行业中都可以找到邮政的身影。在我国邮政系统内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是混业经营的,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垄断的范围
5、,而且也不利于竞争性的业务与其他相似行业之间产生竞争,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3邮政监管体制以及法规方面存在的缺陷 我国在邮政监管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同时也颁布了很多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邮政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规,协助政府的监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对管制邮政产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监管立法滞后、监管机构权力分散、监管机构职能不到位以及监管机构监督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损害了社会公正,不利于企业自由竞争权
6、和消费者公正消费权的保护。 3国外邮政产业改革的主要特点 3.1体制改革:政企分开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邮政都实现了政企分开,企业化管理,商业化经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政府负担,提高了企业竞争的活力,保证了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其普遍做法是政府机关和具有独立性的邮政管制机构对邮政产业进行管制,主要内容是监督邮政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发放营业执照、控制价格、保护邮政专营权等等。 3.2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分化重组 近年来企业间的联合与重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扩大单个企业
7、的规模,来提高生产效率。德国邮政出资9.33亿欧元收购丹莎国际物流公司;出资22.11亿欧元收购德国邮政银行;收购DHL25%股权;收购英国Securior速递公司50%股份;购并荷兰包裹运输公司Nedlloyd、瑞典物流服务公司ASG、美国国际航空快运公司,排名国际货运第一位。 3.3采用新技术,提升网络能力 很多国家邮政不断采用新技术,实现了营业窗口作业的计算机化,邮件装卸与搬运设备的机械化,邮件分拣设备的自动化,邮政运输的集装箱化,邮件运输过程的电子化,邮政网络的系统化和现代化,使整个邮
8、政通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的基础上。 4我国邮政产业管制改革的思路选择 4.1推进政企分开、政监分开,理顺邮政规制者的政府职能和邮政经营者的企业职能 政企分开必须同时做到邮政服务业的管理部门与邮政企业机构分开、人员分开和财务分开。推进政企分开的关键是将邮政部门的经营业务的职能分离出来,转变成对整个邮政服务业进行公正监管、公平执法的行业监管机构。同时,还要推进政监分开和政事分开。将邮政部门的国有资产出资者职能转移到国有资产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