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抗日根据地合理负担政策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抗日根据地合理负担政策述论g2000年第5期总第158期齐鲁学刊Q[LUIOUL~LNo5(erd【N.158山东抗日根据地合理负担政策述论唐致卿l:z6『.摘要:台理负担政策曾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的经济政策,是根据地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办法.合理负担政策削弱了封建经济,减轻了农民负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山末抗日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关键词:查垫量控握;佥里垒望垫筮;塾旦垒盟中国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00)05—0089—06战时财政开始于敌后抗日武装部队的供应,武器弹药,粮食
2、和钱款是不可一日或缺的东西.在山东抗El根据地,从筹粮筹款到征收农业税,粮款问题是财政的主要内容,是财政的主要支柱,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关乎到根据地与革命军队的成败存亡.抗日根据地与军队的发展很快,但敌后抗日游击战所面临的战时农村环境,一方面使党和军队可以深入发动群众抗战,一方面也给抗日军政的供应带来极大困难.当时,共产党所到之地,宣布废除旧的田赋和苛捐杂税,受到人民的欢迎,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尚未建立正常的税收制度,钱粮来潭断绝,山东根据地的军民无衣无食,军需军用都没有着落,迫切需要解决财政供应问题.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的战时
3、财政政策,确定了"有钱出钱和没收汉奸财产作为抗日经费"的原则.1938年9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最早提出了统一收支,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的方针.1938年后,山东分局财委会建立.财委会是党的决策机构,又是财政的设计机关,也是具体办事机构;可以收付,其具体收付由金库负责.山东分局书记兼任财委会书记,用党的纪律保证财政方针的实施.1940年2月,山东分局对建立健全财政制度,金库制度,预决算制度,统筹统支制度等项作了明确规定,但这些政策一时难以实行.到1940年底,虽然抗日根据地发展到近80个县,但财政还是处于无计划,无制度,无政策,无机构的状态,财政收
4、入主要靠摊派和募集,以及没收资敌物资,汉奸财产和对奸商罚款等.各地各自为政,政府,军队,群众团体组织各自筹款,筹粮,募捐,罚款.在各地筹款筹粮过程中,筹收的时间,数量,次数和标准都没有一定的章程,没有统筹机关,也没有负担的最高限额,负担不平均的现象收稿日期:1999一l2—29作者简介:唐致卿(194O一),男,青岛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山东青岛266071.十分突出.首先是各户负担的不公平.在民主政府不巩固的地区,乡村政权往往为旧村长,乡长把持,将粮食负担加于中等以下人户;而在民主政权巩固的地区,又因征发"富户捐",使地主富农负担过重,中农也不
5、敢发展生产.其次是地区负担的不公平.没有规定各部队负担的大致地区,村与村,区与区,县与县之间造成了负担大小轻重失衡.往往是驻军多者负担重,驻军少者负担轻;抗日军所在的山区重,而接敌区和敌占区的平原轻;根据地的负担重,游击区的负担轻,负担极不平衡.再次是支付粮食不统一.部队走到哪吃到哪,随支随用,随便可以向地方征粮;人员无定制,吃粮无定数,筹粮筹款不上交,支用粮款不报帐,开支无计划,收支不统一,没有预决算制度,司法罚款不归公,教育经费不受统一支配,随筹随用,浪费现象严重.没有达到台理负担的目标.为了筹措抗战经费,改善人民生活,解决战时军民的吃饭,
6、穿衣,军火等问题,确立持久抗战的财政基础,要求有一种能解决财政需要而又较为台理的负担政策,即接近于正常税收的政策.一,合理负担政策的实施台理负担政策,就是根据地战时财政经济政策.在山东有些地区,台理负担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财政政策.山东的台理负担政策.其依据是中共中央提出的"有钱的出钱,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没钱的不出"的原则.这个政策,很可能源于晋东南根据地的经验."台理负担"一词,最早源于山西省《战时农村台理负担办法》.该《办法》中规定,由政府提出财产与富力标准,村分12等,户分19级,按等规定负担总数,按级决定各户负担分数.这一办法后
7、来由山西省三专署和牺盟会在晋东南广泛推行开来.山东合理负担的原则,一是粮多者多出,粮少者少出,因贫困不出负担的人数,不能超过2/10;二是负担按累进原则,负担最重者不超过全部收人的35%.根据地党政部门为克服收支混乱,解决地区不平衡的问题,曾提出了一种"平衡负担法".这种负担办法规定:在根据地,各部队机关划区供应,部队驻在哪里临时划定供应地区,不许越界:军政机关吃粮一律持有按标准盖有公章的收据,事后统一核算,多用扣还;土地在一亩或亩半的贫苦农民不负担,对其他阶层采用累进办法.平衡负担法有利于解决地区负担的不平衡问题,对于克服财政筹支方面的混乱,
8、调整各阶级的关系,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是有益的.在接敌区和敌占区,民主政府组织募集队到各地向有钱有粮的大地主大商人筹粮筹款,并动员群众捐款捐物,送粮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