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34532
大小:259.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8
《论韩愈“以文为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韩愈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在中国诗歌史上又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歌大家。他的“以文为诗”的诗歌艺术手法主要受到了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的影响。散文化的语言句式、辞赋体的文采气势以及古文章法般的行文布局都是他的诗歌能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突破,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转折点——宋代诗歌正是在韩愈的创作基础上开创一代新诗风的。关键词:韩愈;唐代古文运动;以文为诗;古代文体交融IAbstractAfterLibaiandDufu,Hanyu'sisinthehistoryofChinesepoe
2、tryafteralandmarkagainonthepoetryeverybody.His"takingarticleaspoem"artistictechniqueofpoetrymainlyaffectedbytheTangdynastyfamousancientprosemovementinfluence.TheproselanguagesentenceandcibodyGuWenZhangmethodofthemomentumandliterarystylelayoutarehispoetryinChina's
3、historyofpoetrytothemainreasonfortheseville.Because,thisisnotonlyhispersonalcreationbreakthrough,butalsoaturningpointforthedevelopmentofChinesepoetryinSongdynastyHanyu'spoetryis--thecreationofagenerationbasedonthepoetry.Keywords:Hanyu;TheTangdynasty'sancientprose
4、movement ;takingarticleaspoem;AncientstylisticblendingI目录摘要……………………………………………………………………………………IAbstrac………………………………………………………………………………II目录…………………………………………………………………………………III一、“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1二、“以文为诗”的艺术特征3(一)文体交叉的拓展41.诗歌章法的散文化42.句法的参差错落53.古文虚词的大量运用6(二)“气盛言宜”与气势美6(三)用韵的突破
5、81.终篇一韵82.险韵叠出83.忽视声律8三、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9参考文献……………………………………………………………………………11谢辞…………………………………………………………………………………12III咸阳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论韩愈的“以文为诗”中唐时期,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关键性的领军人物。他的创作在引领了当时的文学风潮外,还沾溉一代宋诗,使宋人在唐人之后摆脱唐诗束缚扩展出一片诗坛新天地。而这位领军人物就是被后人称为韩昌黎的韩愈。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
6、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曰“文”,又称韩文公。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政治、哲学,还是在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苏轼曾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陈幼石.韩柳欧苏古文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1.(《潮州韩文公庙碑》),从文、道、忠、勇等方面概括韩愈一生的事业。而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
7、一是领导了唐代中期的古文运动,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二是尝试并倡导“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手法。其中,尤以“以文为诗”最为引人注目。连史学家陈寅恪也不禁赞道:“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不仅空前,恐亦绝后。”郝润华.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J].首都师范大大学学报,2006(5):64.当然这种创作倾向正是韩愈作为一位古文大家而具有的独特成就。因此,本文主要从文学背景、艺术特征两个角度来研究韩愈的“以文为诗”。一、“以文
8、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古文”(专指秦汉散文)是出现于中唐时代散文的特有名称,是相对骈文而言。首先提出这一名称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而这一文学运动的发生、发展都是适应社会发展与文学规律的,它是中唐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统治者信佛侫道,更加重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士人心态的主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