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

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

ID:16231339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_第1页
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_第2页
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_第3页
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_第4页
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答辩论文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湖北荆门市沙洋县蛟尾小学张金鸿【内容提要】《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在思想上,注重现实,把眼光伸展到社会,明确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在艺术上,力求创新,《日出》的结构与《雷雨》不同,它不是把剧情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而是用众多的人生的零碎来揭露这个社会的黑暗现实,让剧中人物各自按照生活的逻辑活动,在处理“无法说”和“不得不说”之间的矛盾时,采取引文的方式来深化主题。穿插式结构的巧妙运用,更显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作者把第三幕穿插于第二幕和第四幕之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

2、了强烈的对比,被损害被压迫者与金钱化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冲突,构成了剧作的基本矛盾,作者正是从这里切入,审视金钱社会的人生世相,暗示着一个伟大、公平、合理的社会即将到来。【关键词】日出、深化主题、结构创新、巧妙穿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几大家并称,曹禺以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曹禺之前二三十年里,戏剧创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而言要远逊色于其它文学门类所取得的成就。正如郑振铎在1923年给《通俗戏剧丛书》写序时所说:“现在提倡戏剧的人很多,学生的爱美剧团也一天天发展起来。但剧本的产生,则似乎不能与他们的需要

3、相适应。到处都感到剧本饥荒的痛苦。到处都在试编各种剧本,而其结果,则成功者极少。”(转引自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89页)然而分别于1934年和1935年发表的《雷雨》和《日出》这两部四幕剧,则标志着中国戏剧已逐步走向艺术上的成熟。《日出》一剧在戏剧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则不仅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曹禺现代戏剧艺术的成熟。本文将结合曹禺的创作历程,谈谈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特色。一曹禺(1910------1995),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省潜江县,出生于天津一官僚家庭。其父与天津当时的一些周姓官僚买办大家族有密切往来。曹禺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幼便对封建家庭

4、和上层人物的生活相当熟悉。曹禺少年时代有较多机会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剧,从中受到了戏剧的启蒙。12岁进入有革命传统和进步戏剧活动传统的南开中学学习,成为该校新剧团的骨干,开始接触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1929年入清华大学西方文学系学习,认真研读了希腊三大悲剧家和莎士比亚、契诃夫等名家的剧作。传统的戏曲知识和西方伟大剧作家的作品给予曹禺以丰富的养分,再结合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1933年他便完成了其处女作,同时也是成名作《雷雨》,接着又在1935年完成了《日出》,随着两部戏剧的演出为曹禺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对于《雷雨》,曹禺是不太满意的。正如作者坦言:“写完《雷雨》,渐渐生出

5、一种对于《雷雨》的厌倦。我很讨厌它的结构,我觉出有些‘太像戏’了。技巧上,我用的过分。仿佛我只顾贪婪地使用着那简陋的‘招数’,不想胃里有点装不下……”(《日出•跋》)这些并非是作者的自谦之辞,《雷雨》虽然也塑造出周朴园、蘩漪等鲜明的形象,但明显的过于注重技巧,情节安排上“太像戏”的感觉也让人很容易察觉出。作者所引以自豪,同时也标志着曹禺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大师的也正是作者的第二部戏剧作品《日出》。《日出》力图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新的追求。思想上,把眼光伸展到社会,明确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艺术上,在契诃夫《三姊妹》的启发下,追求一种新的结构方式,采用有多少人物便安排多少相关的剧

6、情来安排结构,以一幅相关的社会画面来阐明主题。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串线人物,一方面联系腐朽没落的上流社会,一方面把笔触深入到社会底层,将上流社会荒淫无耻与社会底层人民的走投无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批判了社会的不合理性。二《日出》的成功之处在结构的安排上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这一点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具体体现,笔者欲在此就几个突出的方面谈谈一点自己的拙见。第一,在处理“无法说”和“不得不说”之间的矛盾时,采取以引文的方式来深化主题。“我讲过《日出》并没有写全,确实需要许多开展。……唯一的补救方案就是我在《日出》前面赘附着的八段引文,那引文的次序都很费些思虑,不容颠倒,偏爱的读者如肯多读两遍,略略

7、体会里面的含义,也许可以发现多少欲说不能的话藏蓄在那段引文里。”(《日出·跋》)此引文的内容规定着剧本的整体构思与结构框架。一方面统筹全剧,另一方面对点明主题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七十七章这段引文明确提出“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正是意在表明的题旨,也是提掣全剧的一条主线。“如若中间有一点我们所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