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24151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8
《关于我市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陆敏). - 镇江市民政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镇江市民政局救助处陆敏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较好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家庭收入略高于低保的边缘家庭遇到突发性困难,因没有相应的救助政策,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实际生活水平甚至低于低保家庭,迫切需要采取一种临时性的救助措施来帮助他们渡过临时性特殊困难。2007年起,我市开始探索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填补这一救助政策空白,逐步将社会救助覆盖范围拓展到低保边缘群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政策规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有力的推动了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建立。2007年5月,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
2、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建立面向城乡低保“边缘人群”的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对城乡家庭生活困难又未纳入低保对象的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遭遇突发灾害等困难人员给予一定的生活帮助。2008年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将建立健全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列入改善民生重点项目。2008年10月,《镇江市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暂行办法》正式出台,该《办法》明确规定了享受临时生活救助的对象范围,即:具有我市常住户籍,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范围内,出现因患大重病、遭遇突发灾害、子女入学费用过高等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由民政部门实施一次性临时生活救助。与此同时,6市慈善总会制定了《关于
3、市区慈善资金实施临时性救助的管理办法》,对城乡低保家庭、特困职工家庭以及低保边缘家庭因遭遇重大疾病、特殊困难或意外不幸影响维持基本生活的给予临时救助,形成了与政府救助衔接配套的临时救助机制。各辖市参照市区做法,于2009年上半年相继出台了救助政策,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在我市全面建立。二是严格审核管理,规范操作程序。一是明确审批流程。按照家庭申请、居(村)委会调查、街道(乡镇)审核、辖市(区)民政部门审批的操作程序组织实施。对因突发性灾难无法继续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必要时可由辖市(区)民政部门直接受理,充分体现临时救助“救急就难”作用。二是规范审批材料。规定申
4、请家庭需提供户口簿、身份证、收入证明以及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相关证明材料,并填写《临时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要求审批机关建立健全临时生活救助档案,特别是对遭遇突发灾害(例如发生火灾)实施救助需留存现场照片资料,便于接受检查和监督。三是建立公示制度。一方面,公开救助政策,通过举办广场政策宣传咨询活动、政府网站进行政策解读、“行风热线”走进直播室等形式,广泛宣传临时救助政策、公开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监督。另一方面,公示救助对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取审核和公示同步进行的方式,确定公示时间,缩短审批时限,体现了临时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实行分类施救。6资金保障是确保临时
5、救助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目前我市已明确通过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地方留成公益金、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并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筹资标准,辖市、区财政部门按照辖区户籍人口每年每人不低于1元的标准筹集救助资金。市财政安排市级资金,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对区临时生活救助经费予以补助。此外,我们还根据救助对象当年度发生的临时生活困难原因、种类及实际困难程度等因素,区分类别制定救助标准限额,进行分类施救,一次性给予500—3000元不等的救助,并且明确一个家庭原则上一年只能申请一次,确因不同事由申请不同类别救助的,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元。确保将临时救助资金用到最困
6、难、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使临时救助工作达到最佳救助效果。我市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实施以来,累计救助1.1万人次,支出救助金457.28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群众临时性特殊困难,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但是我市的临时救助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救助制度衔接不够,目前,低保制度、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各单项救助制度虽已初步成型,但制度之间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还存在着一定的救助盲区,尚未发挥出制度的最大效用。二是救助标准相对偏低,以因病致贫家庭为例,最高3000元的救助金额相对于医治大病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来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少
7、数地区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过度依赖慈善救助;三是6救助形式比较单一,目前主要以资金救助为主,无法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的救助需求;四是救助对象难以审核,由于收入核算缺少规范的比对机制,缺乏有效的信息采集手段,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家庭隐性收入难以核查清楚,对申请家庭困难程度难以把握;五是救助力量十分薄弱,基层无专职工作人员及专项工作经费,影响临时救助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临时救助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