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18701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咦沉潜为话题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思路点拨】 这是—道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的是南极企鹅在身躯笨重、没有前臂和翅膀且在冰岸滑溜、冰凌尖锐等不利条件下的登陆的方法,其关键词是“沉潜”,表现材料主旨的一句提示语是“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由此及彼作横向联想,“沉潜”之于人生同样十分重要。在不利形势和条件下,只有沉潜蓄势才能取得成功。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取两个最佳论述角度:人生为什么要沉潜蓄势?人生应该怎样去沉潜蓄势?【写作提示】“沉潜”“蓄势与勃发”有三个层次含义:一是指一种策略,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智慧,属于谋略层面意义;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三是指一种“忍”“韧”的哲学理念,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素养,一种收敛、内向、自省,锻造灵魂的手段。它当然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可以写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指抽象的哲学思辨。可以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更可以写果断出手一鸣惊人。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
3、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专题指导】 本文要介绍的结构模式是“总—分一总”,但重点谈的是中间主体部分的“分”,即分论。动笔前应该围绕中心论点精心提炼和拟写分论点,并将其放在每一层的段首,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不能偏移。 分而
4、有序,就是要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或由重到轻,或由小到大,或由浅到深……不能东扯西拉,杂乱无章。 分而有度,就是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三四个足矣);也不能太少(尽量不低于三个)。因为分论点如果在五个以上,在规定的800字的考场作文里,每个分论点就只能有100字左右的篇幅了,这样的话,—般很难把分论点说深说透;分论点如果低于三个,结构上则会有不完整、不匀称之感。 分而有范,就是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不应该太长,字数最好控制在
5、20个字以内;如果分论点太长,考官往往不容易—眼看出。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因为这样的句子既醒目,又更能显示考生不同凡响的表达能力,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典型病例】根据以上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分析下面几组分论点存在什么问题。论点一:沉潜具有强大力量。分论点:(1)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2)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需要注意沉潜。论点二:美丽的弧线来自沉潜。分论点:(1)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完美的弧线。(2)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具魅力的弧线。(3)沉潜之后的弧线,是创造奇迹的弧线。论点
6、三:沉潜重要。分论点:(1)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2)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爆发。(3)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病例诊断】论点一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角度失当。两个分论点分别从写文章的人需要沉潜和搞学术研究的人需要沉潜两个方面阐述,视野狭窄,文章指向的对象缺乏广泛性,不能使分论点合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二是分论点只有两个,不匀称,不丰富;三是分论点(1)没有扣住关键词“沉潜”,且句式随意,不整齐,不精炼。分论点二的主要问题是重心偏向了“弧线”,而不是“沉潜”,且内容基本上雷同,缺乏层次性。论点三的分论点(
7、1)(2)虽然语气上有递进,但内容重复,阐释起来将十分困难;第三个分论点“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溢出应表达的中心思想之外,与材料的主旨也没有关联。【精彩分论点】1.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2.沉潜能够历练我们的意志;沉潜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沉潜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沉潜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优秀习作】沉潜与成功湖北宜昌一中周丰 昙花用一年的时间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多年的精力地下修炼,才换来响彻四周的引吭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地沉潜,才换来
8、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同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