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教学教案》

《篆书教学教案》

ID:16210821

大小:1.94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8

《篆书教学教案》_第1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2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3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4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5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6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7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8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9页
《篆书教学教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篆书教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篆书教学教案【学习目标】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篆书书法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篆书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学习并掌握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临摹篆书作品,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的了解。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难点是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教学【知识回顾】书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汉字的演变:甲

2、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理论知识教学,采取导学,学生自学,学生展示的方式进行,比教师单纯的讲有趣。【导学预习】材料一:篆书: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广义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及秦篆等。篆书分为大篆及小篆。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而将秦以前的古文、金文、甲骨文等统称为“大篆”。【先秦时代】:甲骨文:第11页共11页距今约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殷周时代,可以称之为"甲金时代"。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

3、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也更加均匀对称。金文的线条能较多地体现书法笔意。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

4、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主要作品有:《石鼓文》《峄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简帛墨迹: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材料二:【秦代】篆书:(大篆、小篆)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篆书,也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是甲骨文。到商周时期出现金文

5、,春秋战国时期还有石鼓文、简牍书、帛书等,这些都属于大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第11页共11页,即统一文字。整个工作由他的丞相李斯主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即"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国文字作为规范的基础;二是将秦国已有的正统使用的籀文即大篆的形体,加以简省删改,同时吸收民间的字体中的一些简体、俗体字,进行规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也称秦篆。小篆是在大篆基础上发展简化而成。其结体圆长、笔画粗细匀称、藏头护尾、不露锋芒,线条非常美观。

6、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比较彻底的汉字规范运动,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特征:笔法单纯;笔画粗细均匀、圆匀、字体略长;章法变化,富有图案美。篆书名作    西周《散氏盘铭》    西周《虢季子白盘铭》     春秋《侯马盟书》      秦《石鼓文》       秦《虎符》           清邓石如《唐诗集句》【学习过程】    一、导入(仓颉造字的传说)     【讲授新课】一、篆书概述结合导学预习小组代表分别介绍甲骨文、金文、小篆产生的时间特点。1、古文字时代:①甲骨文     

7、         ②金文               ③小篆   二、学写小篆结合学案自学、临摹,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搭笔技巧、笔顺。教师演示篆书笔法,并讲解书写要领。(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第11页共11页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

8、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第11页共11页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