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93572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8
《怎样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很多的。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康克清同志在《我的祝愿》一文中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和教育,几乎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教育所能代替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曾说:“家庭集体、父亲、母亲以及其他长辈们成熟的智慧世界就是幼儿思维的基础。” 中国的家庭教育,城市比农
2、村重视,城市比农村投入得多这也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城乡差别。但是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仅有城市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这种差别不缩小,不但影响农村孩子的成长,影响农村家庭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农村人口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中国人口质量-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影响现代化的进程。也许有些危言耸听,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连锁关系。中国的许多问题,常常要以农村是否解决作为标志。比如吃饭穿衣、脱贫致富、环境保护、安居乐业等等。同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人口质量等问题,也无一例外。因此,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关
3、注农村家庭教育。政府首先要关注,城里人也要关注,农村人更要关注。因为,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中国农村明天的人口质量,关系到中国农村明天的幸福。 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简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父母的重视。他们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很高,但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正确的引导子女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
4、。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农村家长素质低、习惯差,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农村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很少看书读报。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孩子也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 三、重男轻女,家教失衡。由于受传统观念
5、影响,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很普遍。在家教中,许多家长出现双重标准。男孩子得到的关心爱护比女孩子多;女孩子受到的批评多,承担的家务多。男孩子家里再穷也要让他读好书;女孩子学习的好与差,父母无所谓。完全靠教师在课堂几十分钟而已,久而久之,男孩子变得懒惰、任性了,女孩子则产生了自卑或反抗的心理。 四、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同时,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认为:“我的孩子交给老师了
6、,全靠老师教了。”把所有学习任务交给了老师,自己不管不问,还有农村家长的封建等级观念强,平等意识差,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有30%的家长认为“老子的话你想听得听,不想听也得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能吃亏的,宁可把别人的孩子打伤,家长出医药费。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的,打骂由我,娇惯由我,别人管不着”。 五、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分配不合理,他们忽视学前及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重视高中、大学阶段的教育投入。农村家长在孩子学前和小学阶段的投入是很小的。农村小学生家庭的私人教育成本很低,家长们把钱节省下来
7、,准备给孩子读高中、大学。在调查的问卷中,有的家长认为考大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他们对学前、小学及初中教育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家长甚至把幼儿园、小学看成是他们在农忙时的托儿所。有的家长还说不管他年龄小,只要来到学校我就放心去挣钱。 六、中国农村教育的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在农村人们普遍地把教育看成一种跳农门的功利行为,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价值取向,农村家庭缺少对孩子正确的“爱农”和劳动教育,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实际。在农村,对孩子进行热爱“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应该是有独特条件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