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91859
大小:7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8-08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资料1-12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资料4-9章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管理 1、夏商时期学校的名称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出现了学校的萌芽。五帝时期有“成均”之学,虞瞬时有“庠” 夏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校” 学校发展到商代又创设了瞽宗和学 瞽宗是宗教学校;学是进行一般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 2、西周学校系统3页 天子设立的(五学)--- 大学--- 国学--- 诸侯设立的(一学)---叛宫 小学 乡学--- 3、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是“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
2、”的含义:1.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2.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4、夏、商、西周时期教育教学教学管理: ⑴学校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的,乡学还负有社会教化的责任。⑵内容特点:①重视军事教育②重视宗教教育③商朝的礼乐教育。⑶西周时期教育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⑷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主张:①敬德保民②主张“彝教”(对庶人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⑸西周时期,国家很重视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建立了;(实学制度)、(选贤贡士制度)。视学包括;(天子象征性的视学)、(督导性的视学)。选贤贡士制度是
3、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 5、“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因 1.政治上,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2.经济上,同时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无力供养、也不需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与“器” 6、视学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 视学包括: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以尊老敬德,重视教育。督导性的视学。这种视学革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的内容都包括德行和道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察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7、选
4、贤贡士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 是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和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 8、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体制的变革最直接的表现是: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 9、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 ⑴官学的衰败:①西周官学的衰败表现为“学术官府”“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②职掌文化教育的“官师”或投奔诸侯,或流落民间;③官府之中的“书”、“器”也随之散落于诸侯和民间;④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厌学,学校废弃。⑤奴隶制官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⑵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①私学得以产
5、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官师”和受过“六艺”教育的贵族子弟等“文化人”流落民间,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士阶层。他们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招收弟子,授徒讲学,成为私学的教师。随着“官师”的流落,官府的“书”和“器”也流散到民间,这就为私学的教学提供了所需的教材和教具。②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是私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③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10、私学兴起的意义: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使教育从政事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各家各派在创办私学的过程中,不仅积累
6、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为后世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儒家的教育管理 ⑴孔子尤其重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⑴《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以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⑵《论语、阳货》“性相近,习相远。” ⑵、孟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在人性问题上持“性善论”,认为人人皆可以成尧舜。 ⑶、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持“性恶论”, ⑷、《大学》明确大学教育的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明明德”,即发扬人与生俱来的善性(
7、美德)。第二目标是“亲民”。第三目标是“止于至善” ⑸、为了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大学》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⑹、《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着,开宗明义的概括了儒教的文教政策思想,提出了“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精辟论断。内容有:①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即“有教无类”②关于学制的构想。“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③关于视学制度 ⑺
8、、儒家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提出的设置课程的原则。“志于道”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孔子认为这些教育目标和要求,要通过“六艺”教育来完成。他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