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7743
大小:3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12
《第六讲 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讲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六讲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一、中国通讯事业的早期历史(一)1872年,路透社在中国上海设立分社,由此开始了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历史。该社垄断中国的新闻市场达60年之久。(二)中国自己创办的通讯社,最早的是1905年成立的广州中兴通讯社。(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通讯社纷纷到外国设立分社,打破了路透社的垄断地位。1914年,日本人在上海创办东方通讯社。哈瓦斯社、合众社亦分于1927年和1929年在上海设立分社。(四)据统计,1926年全国已有通讯社155家,大多数是民营的。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中,有一定影响的是国闻通讯社
2、和申时电视社。1、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先后在汉口、北京、沈阳等大中城市创办《国闻周报》。1926年新记公司大公报社成立后,该社及周报迁往天津,实际上成为大公报社的附属机构。国闻通讯社1936年停办,《国闻周报》1937年12月停刊。2、申时电讯社,1924年11月成立于上海。《申报》和《时事新报》部分同人联合创办。张竹平任社长。1928年增加资本成为正式通讯社,先后在南京、汉口、天津、香港等地设立分社,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二、中国官方通讯社的产生(一)1924年,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创
3、办中央通讯社。(二)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立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改名为新华社。由于经济力量薄弱,技术设备落后,中国的通讯社在国际上的影响并不大。三、新华社的发展历史(一)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创立,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广播呼号为CSR(ChinesesovietRadio)1、“红中社”每日发稿一二千字,主要播发临时中央政府广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2、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
4、“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3、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5年11月在陕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后迁往延安。(二)“红中社”改名新华通讯社1、1937年1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团结抗战,“红中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2、自1939年起,新华社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逐渐形成了一个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3、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新华社除总社外,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已建立9个总分社和40多个分社。总社人员由几十
5、人发展到124人。(三)建国后,新华社的发展历程1、1949年3月25日,新华社随中共中央迁入北平。2、1950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新华社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指示》。根据中央部署,各地总分社、分社的人事编制和财务管理完全与地方脱钩,其人员由总社调动和任免,其财务纳人新华社的财政系统。1950年11月21日,新华社第一次全国社务会议召开,标志着新华社改组为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3、1983年,新华社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奋斗目标。至1998年,目标基本实现。(四)新华社的主要职能1、“消息汇总”
6、2、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3、监督功能4、新华社和驻国外分支机构的外交功能四、中国新闻社(一)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二)主要职能是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三)“文革”期间机构撤销,1978年恢复建制。第七讲反右派斗争和“大跃进”运动中的新闻事业一、整风运动中的新闻事业(一)为什么发动整风运动?(二)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来。3月毛泽东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是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基本的、长期的方针。他还承
7、认,在办报方面,共产党不如党外人士,现在是外行领导内行。在谈话中毛泽东专门表扬了上海的《文汇报》,说:“你们的报纸搞得活泼,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应有尽有,我也爱看”。复刊不久的《文汇报》因其主要使命是团结知识分子,促进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因而在宣传贯彻“双百”方针方面确实比较积极,成为“百家争鸣论坛”。在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于大鸣大放还有各种顾虑。(三)整风鸣放中的新闻界1、1957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文章,全面地报道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从1957年5月起,报纸把整风
8、运动作为一项重大的中心工作来宣传报道。2、整风运动开始后,自由“鸣放”的空气热烈起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确实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向中国共产党和当时的领导人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各报纸以大量的篇幅客观地报道了各种座谈会上的发言。3、面对众多意见中的过激、片面和错误言论,毛泽东认为这是右派分子对社会主义的进攻,应该予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