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克鲁格曼的综述

对克鲁格曼的综述

ID:16176500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对克鲁格曼的综述_第1页
对克鲁格曼的综述_第2页
对克鲁格曼的综述_第3页
对克鲁格曼的综述_第4页
对克鲁格曼的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克鲁格曼的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生平简介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3日晚19时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55岁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1953年,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后,他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博士毕业后赴耶鲁大学任教。1982年,赴华盛顿担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

2、机与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他于1991年获得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克拉克奖,该奖是美国经济学会专为青年经济学家设立的一个奖项,旨在奖掖他们对“经济思想和知识”做出的杰出贡献。以下是对保罗•克鲁格曼的具体介绍:1

3、.教育背景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研究的领域国际贸易领域经济地理学理论汇率目标区理论货币危机理论萧条经济学3.主要的职务1977年—2000年先后于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年-如今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4.行政职务1982年-1983年总统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5.著作和荣誉主要著作有《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流行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大破解》、《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等。1991年获得克拉克奖

4、章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二、主要研究成果(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是第一个同时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来分析当代国际贸易并建立起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不能恰当地说明经验观察结果的几个方面,它显然无法解释贸易量、贸易构成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量和作用”。他的新贸易理论使贸易分析迈上新台阶,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理论中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建立在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等全新的假设之上。克鲁格曼运用内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异化构筑起来的PP-ZZ模型,很好的论证了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素禀赋差

5、异的必然结果。通过综合了规模报酬递增与比较优势,说明了如果国家之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产业内分工的性质就越明显,而在产品的种类很多的情况下,较丰富的要素和稀缺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利,当资源禀赋相似,两个要素也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由新贸易理论出发,克鲁格曼提出了两个政策主张。1、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可采用较高的进口关税这种战略性政策来保护本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幼稚产业,当本国市场容量足够大,将会使其获得静态规模经济收益,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布兰德和斯潘

6、塞后来正是在克鲁格曼的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以出口补贴促进出口,这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被很多国家采用。2、外部经济论:外部经济论又称为技术外溢论。外部经济论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部经济存在于厂商的外部但在同一产业的内部,同一产业内部的厂商既相互协作并共同分享信息、管理经验和以及技术外溢等公共品,又相互竞争。在这种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同产业内部的厂商提高了效率和管理技能,从而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二是外部经济应放在全球范围内去讨论。克鲁格曼于1983年在提出技术竞争理论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和总结了外部经济的观点,认为一国政府应该采取

7、保护主义和干预主义的政策来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二)、关于经济地理学理论克鲁格曼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引入国际贸易,指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从而成功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变化的新格局,建立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同时,克鲁格曼考虑了运输费用问题,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运输成本为零的假定,提出了经济活动的区位问题。克鲁格曼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为出发点,将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分析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开创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时代,被誉为“新经济地理学之父”。在

8、这里,他提出了两个模型:中心-外围模型和国际经济模型。中心-外围模型阐释在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运输成本变动导致企业在地理上形成集聚或分散状态的作用机制。克鲁格曼在他1980年的文章中提出了“本国市场效应”,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生产要素就会向大的市场集中。“本国市场效应”一方面使得拥有更多劳动力的地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