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

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

ID:16175425

大小:2.72 MB

页数:213页

时间:2018-08-08

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_第1页
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_第2页
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_第3页
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_第4页
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黄冈市规划研究设计院黄冈师范学院管理学院2009-12-12211目录第一章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宏观环境分析11.1国家和湖北省关于“武汉城市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调查分析11.2武汉城市圈内兄弟城市的基本状况调查分析31.3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32第二章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微观环境分析402.1黄冈市基本状况调查402.2黄冈市农业、工业、服务业VRIO框架分析462.3黄冈市农业、工业、服务业IFE矩阵分析56第三章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战略模式设计673.1黄冈市农业、工业、服务业在武汉城市

2、圈内竞争力分析673.2黄冈市农业、工业、服务业SWOT分析1083.3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战略模式设计124第四章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模型设计1274.1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系统分析与指标体系设计1274.2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系统模型1404.3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模型预测与评价145第五章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方案设计1695.1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目标体系设计1695.2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战略规划指导思想1705.3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资源-产业对接规划方案设计172第六章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机制

3、设计1976.1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机制设计1976.2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政策分析201211第一章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区域对接规划宏观环境分析1.1国家和湖北省关于“武汉城市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调查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政府提出要促进“中部崛起”的策略,这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东、西部地区资源、信息、技术等交流和交换的战略节点。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武汉要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就需要通过走城市圈发展的道路来提升城市的功

4、能,把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聚集在一起,并通过这种功能把各种资源辐射到周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经济高度密集区,率先实现在中部崛起。 武汉城市圈的概念是在2002年6月的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首次明晰的。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7个地级市(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和1个县级市(天门)在内的城市密集区。2004年,武汉城市圈以占全省33%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生产总值,62%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它是湖北省的经济重心和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211 城市圈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城市圈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资金

5、、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能否恰当地配置与有效地利用,关系到经济、技术、社会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能否尽快增强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城市圈之间的差距。 因此,加快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城市圈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采取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换的过程,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6、,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2007年12月18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国家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鸿忠表示,改革试验区将围绕七个重点,大胆试验、率先突破。1)建立统筹区域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2)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实现区

7、域可持续发展;3)建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优化区域经济结构;5)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功能;6)完善城市圈土地资源管理的体制,探索节约和集约用地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7)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211李鸿忠代省长指出,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