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能源现状和产业结构(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京化工大学与产业结构论能源现状学校:北京化工大学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姓名:闵翔班级:化工1001老师:吴卫泽日期:2013年4月26日9北京化工大学论能源现状和产业结构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转移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重工业化趋势日趋明显,带动了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既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约束特别是能源约束的问题,又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约束的协调问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的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第二消费大国,然而,面对自2003年末以来全国性的
2、煤、电、油等能源的全面紧张状况,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我国应如何突破能源的瓶颈制约。关键词:能源现状新能源存在问题产业结构能源消耗量个人意见一、我国能源现状(一)我国能源概况2006年我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M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亿t;2006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人均天然气储量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我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我国统计年鉴》2006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和石油消费国,第三大能
3、源生产国。(二)我国传统能源存在的问题1、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我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2、能耗强度高,效率低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亿m2建筑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我国发电、冶金、
4、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30%。9北京化工大学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能源资源决定了我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必须在发展的同时,下大力控制排放,开发新能源。(三)我国的新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新能源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包括水电装机、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占总装机容量的23%左右,但如果去掉大水电,2006年,其他新能源装机只有1.4%,2007年达到2%,2008仍不足3%。2011
5、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第18页1、太阳能我国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在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截至2007年底,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达到1300多家,且民营占据主导地位。2、风能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3、生物质能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是从传统的燃烧技术逐步发展到生物质汽化、液化和发电技术。2005年,我国已经建成了南北两大乙醇燃料基地,形成了1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前几年,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主要集中在糖厂的热点联产和稻壳
6、发电,近两年,各大能源集团和投资机构开始建设专门的生物质发电站。4、水能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装机规模为世界第一。但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小水电的开发明显不足。5、核能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的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核能利用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09年底,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为908万千瓦,共11台机组。我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能源产业研究,2010(1),第5页9北京化工大学(四)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1、缺乏具体有效的激励政策,缺乏强有力的法规保障由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次性投入
7、较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直接经济效益不高,现在还不具备与常规能源的竞争能力,政府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我国政府虽然在有关法律和法规中规定了支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原则内容,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有效的政策规定,操作性差、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还缺乏强有力的法规保障,不能保正新能源政策的稳定和持续,使其在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能长期坚持。2、缺乏信息交流和传播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能源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义,使更多的人使用和投资开发“绿色能源”。3、需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