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开展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展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的思考[摘要]:开展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在爱国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国际理念、促进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具有“共生”理念的新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学科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契合点。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最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还要选择合适的文本,有意识地推荐形质兼备的外国文学名著;并运用课堂渗透法、专题讨论法、阅读仿写法等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小学生;国际理解;阅读教学;外国文学名著国际理解教
2、育是现代教育中一项基础性教育内容,是学会共生的教育,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理解与被理解相统一的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多元文化共存、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地球村村民所必备的资质为目标,以实现“共生”和“公正”为目的的“全球化”教育。其实质是一种面对差异、认识差异、试图化解差异所可能导致的危险和冲突的教育;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发展,使不同民族和国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和谐共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国际理解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一项重要内容。如
3、何更好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国际理解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思考。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重要使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开展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在爱国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国际理念,促进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具有“共生”理念的新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学科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契合点。一、学高为师,提高教师的素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解读,也给当今的基础教育
4、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掌握最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国际理解的视野下,教育工作者绝不应该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知识结构。5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位研究者,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教师应掌握最新的信息,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往的小学教师多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在外国文学和国际问题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偏颇,如受《欧也妮·葛朗台》《红与黑》等文学名著的影响,便认定自私、贪婪、冷酷
5、是资产阶级的代名词;受二战的影响,对所有的德国人、日本人也抱有偏见。这种片面的认识必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所流露,对儿童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通过培训、学习和研究等方式,不断自我提升,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在文学名著的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国际事务,尊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激发他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学生世界公民的意识。二、文以载道,选择合适的文本好的文本,对培养学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推荐文本时,应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外国文学名著。小学生阅读的外国名
6、著范围很广,怎样选择才是有效的呢?1.参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名著阅读的指导,必须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科学、高效地践行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可见,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新世纪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已
7、成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更与现代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包括2本童话、2本寓言、2本散文、8本文学名著,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等
8、。各年段的课外阅读字数如下: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5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可以侧重于童话和寓言故事的阅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范围应由神话、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拓展到中长篇文学名著,如《古希腊神话》、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树立爱的意识、接受和尊重异民族文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