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说课稿

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说课稿

ID:16147736

大小:3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说课稿_第1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说课稿_第2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说课稿_第3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说课稿_第4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岁月——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2课时)迁安二中彭颖一.教材分析为了与高考要求更加贴近,我把相关课标内容摘录如下,从而分析本专题设置的意义【课标要求】1.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4.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

2、生活的变迁,探讨其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专题地位及阶段特征】本节所涉及的“民国初年”的时段,为了总结方便,我把它定义为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约十年,主要指20世纪的一十年代和二十年代初。本专题内容在教材编排上比较分散,所以我把选修和必修相联系,把政治和经济、思想相融合,虽然难度加大,但应该会给学生更系统的感觉。在这个阶段中,进步与倒退、传统与现代、光明与黑暗并存;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传统守旧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共存,社会习俗的移风易俗,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变化,构成了民国初年独有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所带来的希望在民国初年或在徘徊中反复,或在曲折

3、中前行。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将孕育新的社会转折。由于近三年高考考查全面频繁,是备考中必须注意的重要内容,因此确定了本专题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梳理并识记民国初年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阶段特征及表现,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高考真题的体验,了解考察的方式和规律;用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社会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二.学情分析我教的文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新教材的不适应,使他们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答题思路不够清晰,所以我的历史课每节都是完成两个目标,一是探讨记忆基础知识的方

4、法,不断自主记忆反复;二是训练阅读能力,包括课本材料化,问题材料化等多种形式,所以本节课我也是把这两个作为主要训练目标。三.考情分析年份地区内容题型09年高考江苏历史6资本主义经济选择山东文综11实业救国选择上海历史18安徽文综15广东理科基础63上海文综10社会生活选择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5辛亥影响选择山东卷文综12社会生活、思想选择江苏卷历史22政治影响材料题江苏卷历史9社会生活选择上海卷历史23社会生活选择11年高考江苏省单科历史6政体选择海南省单科历史18思想选择设计意图:通过近三年高考题的研究,使学生明确重点,针对性强,知道高考考什么,平时该记什

5、么,练什么怎样才能提分。四.教法学法:本课整体贯穿“体验高考——自主梳理,强化记忆——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法——情景设置、问题探索、启发引导。学法——图文分析法、探究式、体验式。五.教学流程设计操作流程一体验高考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强化记忆考点一民国初年的政治【体验高考】1(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是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于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

6、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2(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3.(2009年广东历史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4.(2010年重庆卷文综1

7、7)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5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5.(2010年上海卷历史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6.(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

8、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