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现场考试 明孝陵导游词

2013年南京现场考试 明孝陵导游词

ID:16137935

大小:22.4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8

2013年南京现场考试 明孝陵导游词_第1页
2013年南京现场考试 明孝陵导游词_第2页
2013年南京现场考试 明孝陵导游词_第3页
2013年南京现场考试 明孝陵导游词_第4页
2013年南京现场考试 明孝陵导游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南京现场考试 明孝陵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明孝陵A序号名称景点内容要点视频时长1景点概况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2、宝城宝顶的特点3、朱元璋生平1分30秒2大金门、碑亭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3、碑亭的俗称4、功德碑简介5、碑文的内容3分30秒3神道、梅花山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2、望柱(点到即可)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2分30秒4金水桥、陵门、碑殿1、过金水桥(点到即可)2、陵门建筑特点3、“特别告示”碑及六国文字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2分30秒累计时长10分钟注:内

2、容要点按视频播放顺序排列一、明孝陵B序号名称景点内容要点视频时长1景点概况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2、宝城宝顶的特点3、朱元璋生平1分30秒2大金门、碑亭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3、碑亭的俗称4、功德碑简介5、碑文的内容3分30秒3享殿遗址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1分30秒4方城、明楼、宝城、宝顶1、方城明楼的布局2、建筑特色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造特点2分钟5其他1、坟的封土变化2、孝陵卫的卫制3、朱标太子东陵4、紫金山阴功臣墓5、明朝其他帝陵1分30秒累计时长10分钟注:内容要点

3、按视频播放顺序排列明孝陵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

4、,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

5、“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

6、信,以此表明继承皇位的正统。他原本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上万民工凿了一块巨大的碑材,其碑帽、碑身、碑座如果相加高达72米,因为过于巨大无法搬运因而弃之未用。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

7、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07年修复的。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