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

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

ID:16134690

大小:47.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8

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_第1页
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_第2页
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_第3页
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_第4页
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宋重要诗案及诗歌发展转向[摘要]诗案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是北宋诗歌和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北宋以儒立国,诗人以诗议政,发挥儒家政教精神,但屡屡因诗得祸。诗祸与新旧党争密切相连,从乌台诗案的政见之争,到车盖亭诗案的党同伐异,再到崇宁全面文禁的意气用事,始终贯穿着鲜明的政治特色。诗人的命运随着政党的得势与否而浮沉,而且波及的诗人一次比一次多。党派之间的权力之争、喜同恶异使诗人难以独善其身及保持创作的独立批评精神。诗人的创作经此连绵的政治打击,由经世致用转向寻求安身立命和追求纯粹技艺,崇宁四年(1105)后,北宋诗坛批评政治的诗歌陷入历史低谷。

2、凡此,与北宋诗案的政治化本质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息息相关。[关键词]北宋诗歌;乌台诗案;车盖亭诗案;崇宁文禁;诗歌转向;新旧党争;以诗议政北宋以文治国,诗人参政的机会大大提高。诗人以诗议政,发挥儒家政教精神,本是积极的行为。但是,北宋诗祸连连,新旧党争不断,成为影响诗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旧党人在熙宁时期尚能为国事而争,然而元丰二年(1079)以后,以乌台诗案为始点,渐由政见之争变成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元�23的车盖亭诗案则是旧党根除熙丰新党势力的转折点,但这一报复性的诗祸事件又激起绍述年间新党以严厉手段打击元�更化的旧党士人,并为崇宁立元�党人碑,全

3、面禁止元�文学和学术埋下祸因。哲、徽、钦三朝,诗祸越演越烈,党派之争最终变成纯粹的意气之争而置国事于不顾。经此连绵打击,诗人由热心议政而转向寻求如何安身立命。诗案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是北宋诗歌和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依时间先后,深入考察元丰乌台诗案、元�车盖亭诗案和崇宁全面文禁的政治本质,并析述各起诗案对北宋诗歌造成的影响。一、乌台诗案(一)诗案的本质:变法之争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正式启动影响北宋长达半个世纪的变法,他据“三不足”的变法精神,表现出力排众议的决心,由于政治上得到神宗皇帝的全力支持,得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以司马

4、光为首的旧党士人却对变法持有相反意见,当中尤以苏轼缘诗人之义写诗托讽,最为突出。这一时期,苏轼作为政治主体和创作主体是一致的,其突出的标志是参与意识的全面张扬,政治诗歌创作发挥了载道言志的功能,成为直接批评新法的工具。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二年,苏轼历任杭、密、徐、湖等州的地方官。元丰二年,苏轼自徐州移知湖州,到任时进《湖州谢上表》。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23、御史中丞李定利用台谏言事的职能,以苏轼《湖州谢上表》及此前诗作,罗织其“讥谤新政”的罪名,炮制“乌台诗案”。何正臣元丰二年三月所奏云:“臣伏见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湖州苏轼《谢上表

5、》,其中有言:‘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宣传中外,孰不叹惊。夫小人为邪,治世所不能免,大明旁烛,则其类自消。固未有如轼为恶不悛,怙终自若,谤讪讥骂,无所不为。道路之人,则又以为一有水旱之灾,盗贼之变,轼必倡言,归咎新法……今法度未完,风俗未一,正宜大明诛赏,以示天下。如轼之恶,可以止而勿治乎?”[1]1考苏轼《湖州谢上表》,不外例行公事,略叙过去政绩,再叙皇恩浩荡,唯其“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之句被台谏摘引弹劾,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罪名。事实上,何正臣所奏的主要目的乃

6、在于为新法扫除障碍。单凭《表》中片言并未能完全置苏轼于大狱,为了进一步罗列罪证,舒�列举了苏轼所讥讽新法的诗句,指出其“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2]卷八四,2,造成传播内外,朝野无人不知。其弹文列出了苏轼涉及批评新法的部分诗句:盖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23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诏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1]2然而,苏轼入御史台狱后,唯供《山村》一诗干涉时事,余皆否认[1

7、]31,又出于保护旧党诗人,称并无往复诗文等干涉新法文字。因此,乌台之勘虽给其他诗人带来牵连,但总的来说范围还受到一定控制。经过四个多月的勘治,结果苏轼下御史台狱,被关103天后贬为黄州团练。这一起诗案中被贬和受责的共计25人[2]卷八四,5,除苏轼外,其他诗人主要还有苏辙(谪监筠州酒税),张方平、李清臣(各罚铜三十斤),司马光、黄庭坚(各罚铜二十斤),涉及苏门诗人群和江西诗人群。尽管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辞相后已退居金陵,苏轼始终认为乌台之案的操控者”王安石实为之首”[3]卷二九,833。从所牵涉人物的刑罚来看,除苏轼外,比起后来的车盖亭诗

8、案,其他人尚算不幸中的大幸。这也从侧面说明诗案还未至于大规模清除异己,与绍述以后必把政敌置于死地而后快的意气心态有所分别。但从北宋诗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