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

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

ID:16123670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_第1页
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_第2页
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_第3页
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_第4页
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割裂现象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出现了割裂。这两年割裂更加严重,表现为货币金融投放大量增加,但GDP增长速度却出现下降。金融市场将金融资源大量配置到产出效率较低的基础设施、过剩产能行业和房地产领域。获得资金的部分实体经济部门,又直接或间接将资源通过金融市场,再次投放到这些产出效率较低的部门(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套利)。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链条越来越长,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金融部门内部的金融套利),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保持在较高水平。跨境资金流动加剧

2、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割裂,进一步增加了金融的脆弱性。整个金融体系呈现出明显的挤出效应。这就好比一人得了“癌症”一样,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被错误输送到“癌变”部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实体经济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出现扭曲和变化,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一方面,政府干预和政府隐性担保扭曲了实体经济的风险收益特征。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出现转变,原有的增长模式已不能维持,在现有成本环境下,总体上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二是金融市场出现两种不同的机制在同一个市场竞争的情况,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三是转型的阵痛。金融机构

3、和金融市场的商业化程度已大幅提高,但政府仍大量使用行政性管理手段,导致规避管制的创新活跃。四是我国的货币金融环境事实上是宽松的,支持金融体系的扩张行为。  在此背景下,一是仅用金融政策解决不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局。金融资源配置是基于实体经济中扭曲的风险收益的理性配置。任何货币金融的投放(总量宽松),都可能被金融体系“合理”配置到缺乏内在经济合理性的项目和主体上。即使推出结构性政策,甚至是行政性管制措施,那么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也会逐步融合,金融和非金融企业总会产生相应的金融创新,规避并利用这些结构性行政措施,将资源继续配置到宏观政策不希望配

4、置的领域,以获取两者之间的利率差。实体经济层面的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和结构失衡,约束了金融体系的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二是我国当前仍有能力应对一场经济金融动荡,但“花钱”需要买回“机制”。虽然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过剩产能和房地产问题严重,但我国目前仍拥有足够的静态风险准备,以弥补损失和应对流动性紧张问题。因此,在没有建立有效合理的市场机制之前,就匆忙动用静态风险储备,只会进一步恶化市场上已广泛存在的道德风险,最终只是耗尽了我国宝贵的静态风险储备,却没有解决引起风险的体制机制问题。当风险继续累积并暴露时,我国就丧失了化解风险的宏观能力。当然,

5、如果任由资源错配持续下去,2-3年以后产生的损失,将可能超过我国现有静态风险储备的应对能力。只有主动推动经济领域供给面改革,调整经济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厘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机制优化的过程中应对经济金融动荡,并动用静态风险储备,才能实现“花钱买机制”。由此可见,在当前体制机制下,金融调整“晚改”不如“早改”,“被动改”不如“主动改”。  三是金融市场已逐步接近调整的临界点,主动调整的时间已不多。事实上,我国实体经济的效益已低于金融收益要求。地方融资平台、过剩产能行业的自由现金流与其债务利息支出之间的缺口开始出现且趋于紧张。企

6、业还承担着大量的流动性风险。经济持续下行,将不可避免恶化企业层面的资金状况,从而引发企业层面的流动性困难,并通过信用风险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  因此,金融业面临的不仅是单纯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还将面临偿付能力风险。前者可以通过金融手段,甚至中央银行救助等方式解决。后者却需要提高实体经济的收益率,进行必要的债务重组。如果仅用金融手段维持,则需要引入额外的信用因素,不但容易形成“僵尸”企业,不利于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和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而且这种状况也不是可以无限制维持的。  当前,一边是实体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下降,周转率降

7、低,基础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趋于下降,风险上升;另一边是金融市场的平均期限较短,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对风险补偿的收益要求增加。风险越大,金融市场要求的收益越高,实体经济的利息负担越重,风险进一步加大,产生恶性循环。  金融市场的稳定,高度依赖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脆弱的、不合理的政府干预和救助预期。财政担保能力、货币在没有实体经济需求基础上的扩张能力以及跨境资金流动,将构成政府用金融手段维持低效经济项目的约束。即使不主动进行调整,金融市场的过度扩张也无法无限制持续下去。  目前,市场已逐步意识到基础资产现金流存在一定缺口,央行稳健货币

8、和审慎救助的态度,以及中央政府以更高的经济增长容忍度推动改革的决心,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已逐步接近调整的临界点。考虑到美国经济已稳步复苏,正在逐步退出QE3,这将改变国际货币环境,留给我国主动调整的时间已不多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