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21875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8
《阐述城乡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论文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阐述城乡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论文范文阐述城乡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论文范文导读:城乡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城乡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绍兴市长城中学薛伟芳一、问题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英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从2003年起在城市、乡镇小学普遍开设了英语课,但是城乡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大。城郊结合部中学同时招收城乡学生。由于城乡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水平十分悬殊,而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感到难教。在初中生刚入学时,我们对新生进行了调查,发
2、现农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即使有些学生语数成绩挺好,英语却一窍不通。而城镇学生从小学、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学习英语,父母把他们送到各种英语班去学习、熏陶。这些学生相对来说语音语调较好,课堂上更乐于表达,而且笔试成绩也稍理想一些。城乡本身的差异让一批小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很多孩子对英语的学习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目前,我们采用的《Goforit》教材词汇量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也比原来的旧教材加深了程度。七年级上册有490个单词,下册有557个生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高,强调
3、英语学习向课外延伸。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了,已有基础的学生与没有基础的学生再也不能“一锅煮”了。面对学生水平差异、能力差异和素质差异,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分析城乡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差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努力缩小两极分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二、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设计了《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和《七年级学生家庭状况调查表》,在初中生刚入学时,从英语学习方式及氛围、英语学习兴趣及习惯、学生心理等方面对城乡学生展
4、开调查,认真分析城乡学生的差异。本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初中学生。样本为长城中学(城郊结合部学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总计200份学生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达91%。调查结果分析:(1)特殊的地理位置引起的生源差异。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有居民的孩子,也有村民的孩子;有老城区拆迁户居民,也有来自各地的新买房居民,生源复杂。一般城镇里的学校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已普遍开设英语课程,有些甚至于在一年级时就已开设,城镇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也较高。但在乡村学校,由于师资等各方
5、面条件均不到位,仅有部分小学在三年级时开设了真正的英语课程。有些所谓的英语课程,其实是形同虚设,常被语文、数学所排挤。在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眼里都是这么一种观点,“反正英语在初中时要重新开始学,小学不学也无所谓。”这些城乡学生虽然同处一个年级,但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2)学习方式及学习氛围的差异。城镇学生的学习条件往往较乡村学34阐述城乡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论文范文导读:在学生间的讨论之中,新授后就某一话题或所给任务进行分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Topic”、
6、“Task”的理解及运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1234生好,他们家中往往有较多的学习工具,例VCD、磁带等音像设备及电脑等,家长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舍得花钱投资,因而他们就有了较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及学习方式。(3)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的差异。相对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爱好看书,他们大多订阅英语报刊杂志,购买英语读物,汲取着书中的养份,这给他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扎实的语言功底。而农村学生大都学习缺乏热情,不会自主学习,机械记忆单
7、词、语法等成为普遍的现象。他们的学习习惯明显不如城镇学生。(4)心理差异。城乡学生心理上也有差异,农村学生不同于城市学生,在文化、意识、自信心、知识面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学生性格开朗,敢于与人交流,见识多,知识面广,他们往往比农村学生更自信,更有自豪感。而农村学生一般胆子较小、比较害羞。因此,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乐于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他们获取的信息更多,说与听的能力也更强。三、有效策略1.推行主体性学习法,形成英语教学序列化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原则,尊重城乡学生
8、的个体差异,采用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主线,以学生小组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探究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主体性学习法,初步形成了序列:(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呈现问题,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其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参与的状态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特点:首先,问题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其内涵。其次,问题要“主体化”,应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再次,问题要“梯度化”,要呈现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