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09808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8
《建国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国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 时间主要内容特点成就反思1949~1952以“改造旧教育体制,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为宗旨中国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并制定了新的教育方针、学制和学校培养目标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没有照顾到师资不足、设备简陋等客观条件,削弱了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1953~1957颁布了《实行中小学教学大纲(草案)》;全面向苏联学习经验,放弃了1951年开始的学制与课程探索;因社会政治、经济
2、形势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变化频繁课程变动过于频繁初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模仿前苏联的痕迹仍很深,部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1958~1962中学课程加强知识教学与劳动教学相结合及“双基”任务;大跃进中课程改革的主题是:缩短学制、精简课程,教育管理权限下放,设置甲乙类中学;1961年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中小学课程做了必要的调整;以缩短学制、精简课程、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实行了国定制与审定制相结合的教科书制度;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
3、仍参照苏联模式,教育“大跃进”1963~1965总结了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经验教训,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对文化课、政治课和生产知识课,对教学、生产劳动和假期做了安排。各学科根据编写的教学计划,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写新教材。片面强调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语文和算术,课时比例严重失调;各科授课时间变动大。确定了以“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的课程模式受“文革”影响,并未全面实行。1977~19841978年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吸取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4、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改革。1981年起,开始形成高中文、理分流的办学模式。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自1981年开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科目的课时比例相对协调;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实现了教育的拨乱反正,对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 1985~1989我国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变为审定制;开创了“一纲多本” 制定了《义务教育法》;重新制定了中小学教学大纲;制定了教材编写、试验和送审的必要制度;正式确定了“一纲多本”及“多纲多本”的教材改革方向。照顾了地
5、方差异;精简教学内容,降低了难度;教学要求在大纲中规定得更明确及“多纲多本”方向1990~1998初中教学计划归入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教学计划第一次单独制定。高中阶段加强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体制上打破了“集权制”管理,“一纲多本”局面更加巩固,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竞争与开放课程管理体制上的“集权制”失去绝对支配地位,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诸多限制;重知识传授,学科本位,强调接受式学习,课程内容繁、难、窄、旧
6、和偏重书本知识,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1998~制定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2001年6月开始自小学、初中的课改实验,制定了各学科课程标准,2004年开始高中课程改革,先立后破,强调以学生为本,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树立了“课程”观念,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薄弱学校教学条件难满足新课程需要,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滞后,高考制度成为制约瓶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