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

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

ID:16105377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7

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_第1页
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_第2页
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_第3页
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_第4页
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利润挤压论”研究  若要从历史角度研究曾经重创美国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停滞,就要回到标志着战后繁荣终结的1974-1975年这段大衰退时一期。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衰退的主流解释是:在凯恩斯主义时一代的前期,通过增强劳方相对于资方的力量而实现的充分就业就己为这场危机埋下了祸根。对此,一些著名的左翼经济学家与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解并无二致,他们认为问题就在于资产阶级“力量太弱”,而工人阶级“势力强大”。从经验来看,衰退应该归结于工资份额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这就是所谓引发危机的“利润挤压”(profit一squeeze)理论。   在美国,《每月评

2、论》(Month行Review)在介绍“充分就业挤压利润”理论的激进变种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正如在1974年10月,它刊登了瑞福德·博迪(RafordBoddy)与詹姆斯·克罗蒂(JamesCrony)合著的开创性文章《阶级斗争、凯恩斯主义与经济周期》("ClassConflictKeynesianPoliciesandtheBusinessCycle")。该文强调了这样一个著名的观点:当工资与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到一个经济周期的波峰时一,就意味着繁荣即将结束。然而,这两位作者一进一步暗示,充分就业时一工资份额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随后的经济下滑。二位作者一写道:“资本

3、家们超越阶级的本能告诉他们,持续的充分就业并不明智……利润最大化要求避免保持充分就业。”对此问题,博迪与克罗蒂的观点与波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茨基(MichakIalecki)、约瑟夫·斯坦德尔(JosefSteindl)和霍华德·谢尔曼(HowardSherman)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卡莱茨基看来,劳工增加工资的要求—尽管在经济回升中出现苗头—并不是对资本的主要威胁,因为公司拥有定价权。   因此,如果当局一再忽视“依靠政府的投资刺激来实现充分就业”,其原因不是经济因素,而是因为持续的充分就业对资产阶级所造成的政治威胁。由于“解雇”这一手段不再好用,资产

4、阶级的整体社会势力将被削弱。卡莱茨基发现:“由工人更强大的议价能力而导致的工资标准提高不大可能降低利润,反而会提高价格,只是食利者一的利益会受损。但相比利润,商业领袖更追求‘工厂纪律’和‘政治稳定’。阶级本能告诫他们,持续的充分就业对他们并不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卡莱茨基提出了著名的“政治经济周期”(politicalbusinesscycle)理论,即资本主义国家总在推动充分就业与缩紧预算间寻找平衡,也即产生“可控的非充分就业”现象。   与卡莱茨基上述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博迪与克罗蒂却认为,当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一,就会导致工资份额增长,这严重威胁着资产阶级的自身利益

5、,并会引起结构性的金融危机。他们声称:“商业周期的经济效应,就是服务于强化卡莱茨基所推崇的社会政治层面的力量。”对博迪、克罗蒂和大多数经济分析家而言,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萧条的首要原因是工资挤压利润。当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一,利润挤压论就成为金融危机甚至停滞时一期的流行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见证了货币主义、供给经济学以及其他自由市场保守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的胜利。权势经济学转向前凯恩斯主义紧缩观,促使曾被马克思、凯恩斯驳斥过的“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复活。根据萨伊定律,资本积累过程并非资本自身运动的结果,而是外部的工会或政府干预的结果。   

6、所有的这一切意味着资产阶级本质的经济意识形态的复苏。早在1732年,威廉·普尔特尼(WilliamPulteney)爵士在英国下议院声称:国人普遍抱怨,支付给工人的高工资是贸易和制造商颓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商务部门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确保工人获取比当前更少的薪资。此类观点在商业和金融界可谓根深蒂固,例如,颇具影响力的金融战略家埃里克·格林(EricGreen),作为道明证券(TDSecurities)利率与外汇的研究主管在2012年宣称:“在当前失业率高、复苏缓慢和收入差距加剧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日益挤压利润空间,不仅阻碍了未来的就业增长,而且正在威胁着美国众公司。” 

7、  坚持利润挤压论自然符合右翼的预期,但左翼不能接受。尽管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某些著名的激进理论家仍坚定地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工资压制策略在刺激长期积累复活方面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   2009年《美t}和智慧》(DollarsandSense)刊登的一篇文章,试图解释大萧条时一期的历史经济根源,该文章辩称:“在里根时一期,迫使资本颠覆‘充分就业挤压利润’理论,纯粹是出自经济的需要……比如30年代罗斯福的新政,就为后来建立一系列新的相对稳定的框架性制度奠定了基础。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积累结构尽管很荒谬,但却为后来将近30年的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