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君臣礼仪官员思想意识看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

从君臣礼仪官员思想意识看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

ID:16102776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从君臣礼仪官员思想意识看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_第1页
从君臣礼仪官员思想意识看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_第2页
从君臣礼仪官员思想意识看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_第3页
从君臣礼仪官员思想意识看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君臣礼仪官员思想意识看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君臣礼仪官员思想意识看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  [关键词]君臣礼仪,思想意识,明清,皇权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3-0066-04  关于明清时期专制皇权强化的表现,中学历史教科书只举明初废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两个史实,其实,这只是皇权强化在制度上的体现。明清时期皇权能够得到空前的强化,在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官僚队伍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执行者和依赖对象。“君为臣纲”虽然在汉代已被确立为官僚的道德意识。但到明清时才发展到极致。明清两朝的君臣礼仪和官僚的思想意识直接反映了“君为臣纲”

2、的强化。这不仅是观察皇权加强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理解明清社会的切入点。  一、皇权强化在官僚礼仪、思想中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尚礼”的传统,礼仪元处不在,并成为一种习俗性的社会约束力量。在官僚士大夫阶层中,礼仪制度尤其严格,等级森严、不可僭越,体现着尊卑贵贱。中国古代的君臣礼仪,有一个逐渐“尊君卑臣”的发展过程,至明清发展到极致,对当时的政治、社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先秦时期,君臣之礼是相互的,臣向君行礼,君要适当的还礼,以显示尊重。“天子为三公下阶,为卿离席,为士大夫兴席,为士抚席。于公卿大夫拜,皆答拜”,在秦汉时期仍流行,直至唐、五代时期,大臣上殿面君,仍可列座于殿上。

3、史书记载:“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军国大事则议之,常从容赐茶而退。”  宋代是君臣礼仪变化的转折点。赵匡胤做皇帝后,宰相范质等人仍按前代礼节坐着奏事,赵匡胤说:“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等范质进呈御览后归座,发现座位已被宦官撤走,从此以后宋代大臣只能站着奏事。元朝入主中原,将少数民族的落后习俗带入,大臣奏事时需“跪伏”。明朝建立后,号称“革胡元之弊”的朱元璋却沿袭了元代这一制度,规定“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除奏事外,皇帝发布谕旨,百官也要跪听。皇帝赏赐大臣,受赏大臣更要“于御前跪受”。跪礼随之成为明代臣对君的基本礼节。不过,在明代,君臣议事时,只有奏事者跪,其他大臣仍可站立,有

4、些年高的执政大臣如大学士等,有时还有“便殿赐座”的待遇。至清代,这种『青况几乎见不到了。在御门听政时,朝廷重臣们跪在乾清门外,“动辄逾刻”,有时甚至一跪就是两三个小时。乾隆五年冬天,乾隆帝忽发恻隐之心,“大学士等皆年老大臣,当此严寒就地长跪,朕心特切轸念,嗣后著铺毡垫,以昭优礼至意”,。数九寒天,赏给年老大臣一个毡垫跪着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在便殿召见时,大臣也要跪奏,只是在御榻前专为军机大臣们设立毡垫,俗称“军机垫子”。侍郎以下则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只能跪在硬地上。长久地跪地奏事,对大臣、尤其是年老大臣的身体是一种考验。乾隆朝协办大学士刘于义已经年逾七旬,一次奏事养心殿,因跪地时间较长,起身后腿

5、部麻木,不慎“误踏衣袂仆倒”。他本来身体就肥胖,加之御座高耸,竟然一下摔死在乾隆脚下,酿成惨剧。从秦汉时的三公“坐而论道”,到清代视赏赐毡垫为莫大恩典,官僚的尊严一落千丈。  君臣礼仪如此,君对臣的称谓和臣下的自称,也体现了官僚地位的日益低下。先秦时期,国君为表示对一些大臣的尊敬,往往称字而不称名。即《礼记》所谓“国君不名卿老”。对一些地位特殊的大臣,还有一些彰显荣宠的尊称,如西周时期,周武王尊称姜尚为“尚父”,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尊诸葛亮为“相父”。秦汉以降,这一习惯延续了很久,如汉高祖曾公开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子房即张良的字。南朝时期,梁武帝在一次宴会中,多次直呼吏

6、部尚书蔡撙之名,蔡撙都敢不搭理他,直至梁武帝改口叫“蔡尚书”,蔡撙方才应答,并毫不客气的对梁武帝说:“臣预为右戚,且职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搞得梁武帝下不了台。可见这一时期,皇帝对重臣直呼其名,是被视为失礼的。在唐代,唐太宗对大臣封德彝(伦)、高士廉(俭)、颜师古(籕)等人都称字而不叫名,这几个人于是便以字为名,真名反倒渐渐被人遗忘了。宋代以后,这一情形开始转变。至明代,大凡正式场合、官方文书,皇帝对臣下一般均直呼其名。不过,明代对某些大臣还有一些尊敬称呼,如明宪宗等称大学士为“先生”,明神宗也曾尊称张居正为“元辅”。但这一称呼已经限制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且与大臣的威望及君主的喜好有关。

7、如熹宗时期,熹宗称魏忠贤为“厂臣”而不名,动辄称“朕与厂臣”,而当时的大学士却无人能享受这一待遇。清朝建立后,这种情况更加普遍。从清代皇帝的“上谕”、对臣下奏折的“朱批”所保留的称谓看,清帝对臣下或直呼其名,或以“尔”“汝”称之,对宰辅大学士等也是如此。与此同时,臣下的自称也越来越谦卑,达到极致。在清代,不管是军机大臣、大学士等高官显宦,还是亲王、郡王等皇室贵胄,在皇帝面前一律自称奴才。朝鲜使臣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