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

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

ID:16087038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_第1页
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_第2页
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_第3页
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金丹元/曹琼/顾昉冉【专题名称】影视艺术【专题号】J8【复印期号】2009年02期【原文出处】《电影艺术》(京)2008年6期第18~22页【英文标题】TheContemporaryMeaningsandRelationshipsamongRealism,ExistentialismandBazin’sFilmTheory【作者简介】金丹元,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上海大学电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曹琼,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研究生;顾昉冉,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巴赞电影理论远不仅仅只是强调“纪实美学

2、”,而是对现实主义电影的一种倡导、推崇和深化。巴赞理论中既有现实主义导向,也有存在主义因素。而今天西方电影中将现实主义与后存在主义、后精神分析学互渗的创作态势,似乎恰恰源自于巴赞理论,同时它对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探索也不无借鉴意义。    巴赞的电影理论对世界乃至中国电影的理论和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史上出现的规模较大的理论争鸣,以及随之产生的关于“纪实美学”的探讨和逐渐推出的一系列纪实作品,无疑直接受到当时红极一时的“纪实美学”/“长镜头理论”的影响。“纪实美学”/“长镜头理论”的出现,始于对巴赞电影理论的归纳。虽然这是极不确切的称谓,我们认为巴赞理论的内

3、涵远远大于所谓“纪实美学”,但是这对于当时迫切需要电影美学观念和电影创作形式革新的中国电影界,无疑像天降甘霖一般适时地滋养了一大批中青年导演,中国电影也因之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巴赞的电影理论之所以被广为重视,不仅因其强化了电影的纪实美学,更为深远的是它丰富和拓宽了现实主义美学在电影中的运用与发展。同时,巴赞的电影理论与存在主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所要探究的即是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于电影的当下意义。    一、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    巴赞曾认为,“我们把力求在银幕上充分展示现实的一切表现体系和一切叙事手段称为现实主义

4、的”。①可见巴赞所讲的现实主义是十分丰富而宽泛的。“艺术的真实显然只能通过人为的方法实现,任何一种美学形式都必然进行选择:什么值得保留,什么应当删除或摒弃……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选择,艺术才能存在……电影‘艺术’正是从这种矛盾中得到滋养。”②巴赞所认为的艺术的“真实”,是需要进行选择和虚构的,是与“纪实”不同的现实主义概念。他说,“我们指责导演恐怕不是由于他的虚构,因为导演的艺术就在于虚构,而仅仅由于他已不能掌握虚构的分寸”,而艺术真实的目的是“对现实有新的开掘”。③这就为突破纪实手段,拓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关键在于如何阐释他的蒙太奇使用的界限,从何种意义

5、上去实现电影的现实感。巴赞所提倡的“真实”美学是以现实主义为根基的。只是巴赞在其早期的论述中也有不少自我矛盾之处。他的《电影影像的本体论》即指出影像和客观现实中被摄物的同一性。“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④他认为,电影起源的心理依据就是人们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⑤这种完整的再现和同一,与电影的艺术性又是矛盾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巴赞在《杰作:〈温别尔托·D〉》中又提出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⑥的著名论断。巴赞认为电影是一种语

6、言,而现实主义是电影语言的演进趋向,它在很多方面都要求“真实”:题材的真实、叙事结构的真实、演员的真实、布景摄影的真实,“不让现实屈从某种先验的观点”。⑦巴赞提倡“故事的消失”、“场面调度的消失”,“演员的消失”,保持时间空间的真实感。但他所评介的《白鬃烈马》、《红气球》等却仍是有故事的,也不可能完全取消场面调度,其实,他的原意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叙事和影像段落中,蒙太奇未必就是“一贴灵”,从反映生活、还原现实的角度而言,长镜头和实景拍摄或许更有优势,更能有所作为,而这些要求“首先是本质论,而后才是美学立场”。⑧巴赞的理论与现实主义紧密相连,它以现实主义为美学根基,同时,他所提倡的电影表现

7、手法,如同他所评价的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一样,催促着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演化和不断变革。不仅使中国“十七年”电影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找到了来自西方理论资源的依据,更推动了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演变。从张暖忻的《沙鸥》、郑洞天的《邻居》到吴贻弓的《城南旧事》,都力图再现巴赞所认同的真实化影像风格,突破了长期以来电影始终陷于政治功利主义阴影包围中的格局。当时,不少中青年导演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巴赞理论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将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