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廖朝晖,郭克婷(韶关学院生物工程系,广东韶关512005)摘 要:通过改革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培养适合21世纪发展的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92(2002)01-0169-05韶关学院生物工程系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是培养从事花卉、园林绿化、果蔬、畜牧、水产等“三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技术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点专业,是广东省唯一的高等职业教
2、育教改试点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生,1999年申报校级教改课题“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在遵循“边试验、边推广”的原则下,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对构建适合21世纪发展的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优化组合课程结构,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业务精通并获得“双证书”的应用型人才,韶关学院生物工程系围绕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体系为突破口,对课程结构进行全面优化组合,压缩基础理论课的学时数,加大农
3、业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比重,增加专业选修课门数,加强延展性课程份量,经过四年的摸索实践,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而科学的课程体系。表1 1997~2000级应用生物专业课程调整情况统计表年级专业课数(门)调整课程数(门)专业选修课门数199719…31098136319991355200013813从表1看出,开办本专业第1年,即1997年开设了19门专业课,课程设置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系列课程。课程门数多,课程体系过于膨胀,课程与课程之间出现重复、交叉等现象较普遍;每门课学时数少,在40~72学时之间,有些课程的开设时间不收稿日期:2001-12-12作者简介:廖朝晖
4、(1968-),女,讲师. 第22卷 第1期2002年 2月中山大学学报论丛SUNYATSENUNIVERSITYFORUMVol·22 No·1Feb· 2002 合理,如专业基础课放在专业技术课后开设;实习总时数原计划28周,但由于专业实习基地缺乏、食宿条件较差、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不能保证28周的实习时间。98级的课程结构改革着力于解决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重复、衔接和重组问题,专业课门数压减至13门,每门专业课学时数40~108学时,学时数得以保障,基本保证了教学效果。但学生在三年时间同时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以及相关技能,很难达到“精”和“专”的水平,这与我们确定的“
5、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段差距。因此,从99级开始,学生第一年上公共基础课,第二年开始根据个人实际和兴趣,分种植组和养殖组进行学习,我系对两个组的现有全部课程进行了整合、调整,突出重点课程,体现“厚基础、强技能”的专业特点,形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也保证了“一专多能”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97级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分配形势、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我系的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2000年我们大胆地进行了专业方向调整,确定了城市园林、动物养殖和蔬菜种植三个培养方向的三套课程体系
6、。教学计划体现了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关键的特点,这三套体系是在总结前三年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同类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制订的。我们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既考虑了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性,同时更考虑到拓宽学生专业口径的必要性,采取了增加专业选修课门数的方法,从99级的5门选修课增加到13门,重点解决拓展学生专业面的问题。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综合→分组→分方向,课程设置逐渐从分散方向向专一方向靠拢,专业课门数由庞杂走向优化,实践(验)课时数达到该课程总学时数的40%以上,实验课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选修课从1997级的3门增加至
7、13门,扩大了专业覆盖面,学生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围绕本专业方向选择更多更广的相关选修课,多学几种实用技术,如食用菌栽培、组织培养、草坪养护等,拓展了专业就业面,使学生既成为专职专业的行家里手,又成为相关专业领域内的多面手以适应将来转岗、换岗的需要。这种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各门专业课无论是课程类别还是内容、课时数、开设时间、实践课学时数以及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学时数安排等都更趋向合理,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使我们的培养目标最终达到“宽专业,厚基础,强技能”的要求,真正成为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