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ppt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ppt

ID:16084601

大小:199.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08-07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ppt_第1页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ppt_第2页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ppt_第3页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ppt_第4页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主讲人:姚树桥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一概述现代社会中,自杀已成为人类的10大死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新近的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每年有约80万人死于自杀,是第五位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在有些国家,自杀是青少年前三位,甚至头位的死亡原因。除自杀死亡者以外,尚有10~20倍于此的自杀未遂者,他们常引起某种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自杀对社会和家庭均带来巨大的影响,每一个自杀身亡者或自杀未遂者至少有5位亲近的人受到牵连,使他们为此悲痛和烦恼。自杀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不同的学者对

2、自杀者这一术语的内涵界定仍存争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简单地将自杀定义为“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也有学者将来自杀定义为“有意识的自我毁灭,其行动者有多种多样的痛苦,且把这种行动看作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好办法”。Kaplan等在《精神病学概要》中认为:“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这些定义都强调个体行为的动机的控制能力。根据这些定义,意识障碍者的自伤或自杀,因其行为失去控制力,不应作为自杀。另有学者认为,自杀是指有害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持这种广义的自杀论者则强调行为的结果,而忽视行为的动机。一般讲自杀分为:自杀意念(s

3、uicideidea),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未遂(attemptedsuicide),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committedsuicide),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死亡。尽管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三者之间不能完全划分开来,但多年的研究还是发现了它们许多的不同特点。实际上,如果把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则可注意到仅有一小部分有自杀意念者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近年来,有些学者用类自杀(parasuicide),蓄意自伤(deliberatesel

4、f-harm)或自杀姿势(suicidegesture)等术语来描述死亡愿望不很强烈,只是想伤害自己的情况。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世界各国主要以死亡统计数字来推断自杀死亡率。新近的统计表明,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匈牙利,每年达30人/10万人以上,而最低的是冰岛、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每10万人口每年少于5人。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美国的自杀率较低,每10万人口约12人,占总死亡人数的0.5%~1%左右,是第八位的死因。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远高于自杀死亡率。一般人群的终生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差别很大(1%~12%)。在我国,据1982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

5、学研究资料估计,城乡自杀率约为10万人口每年8.5人。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1996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的自杀分别为8~12/10万和20~30/10万,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居中上位置。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流行学研究报道的自杀率差异较大,但总的来说,农村人口的自杀率高于]城市]人口。在国内尚未见有关于自杀意念的流行学研究资料。西方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1左右,而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3左右。而我国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自杀率却相当接近,其原因尚不清楚。总的来说,自杀率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一般男性

6、的自杀死亡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而女性则为55岁左右。青少年因躯体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低,自杀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在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所占的比例虽因躯体疾病的增加而降低,但其自杀率还是高于青壮年。研究发现,14岁以下儿童因自杀死亡者罕见,但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在少年儿童中并不少见。自杀未遂的告发年龄明显低于自杀死亡者,据估计,31%~69%的自杀未遂者的高发年龄的30岁以下。关于自杀的方法,近年研究发现采用服毒(药)和自缢的方法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其他方法包括溺水、跳楼、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在自杀死亡者

7、中,采用暴力性手段比较多,而自杀未遂者则相反。男性采用暴力手段自杀者多于女性。二   自杀相关因素和动机自杀相关因素(一)、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对自杀未遂者的研究发现,他们常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认知功能方面1、自杀者一般采用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处理问题,易走极端,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客观评价。2、自杀者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相信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是无法解决的,是不可避免的。3、对困难常不能正确地估计,或缺乏解决困难的技巧,应付应急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

8、,渴望即时成功,即时满足,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不计后果。4、对人、对事、对己、对社会均倾向与从阴暗面看问题,心存偏见和敌意,从思想和感情上把自给予社会隔离开来。情感方面自杀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