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73290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山地的形成》说课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Ⅰ(必修·人教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遵循的教学理念是: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地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本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采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让学生去探求、合作、交流、质疑、创造,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二、教材分析
2、:山地是陆地地形的骨架,是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具体而生动的体现。本节教材在讲述《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基础上,将山地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继续深入剖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的构造地貌的学习中。教材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在讲述了山地的形成之后,还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山地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所以,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一是山地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二是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
3、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高一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3、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商讨论、绘制交通线路图的方法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培养
4、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2、通过绘制山区交通线路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3、通过对火山利弊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山地的三种类型;(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教学难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教师学生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协商讨论师生总结指导实践媒体该教学法不
5、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一)教法:1、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的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3、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进行情境教学。4、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5、充分利用点拨教学法6、采用近体性的教学原则(二)学法: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体协作意识。3、以图示为线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正题课前循环播放各类山地的图片4
6、用多幅色彩鲜明、形态各异的山地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感知世界地形大势,认识山地是构成陆地的骨架。2、设疑问难,自主探究出示图片:褶皱构造及形成示意图设疑:褶皱山怎么形成的?褶曲构造的形态有何区别?在学生认真读图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产生褶皱。进而通过学生自学,不难得出如下结论:①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②背斜在地貌上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同时提供长江巫峡的例子进行佐证。质疑: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呢?解疑:引导学生自学教材73页最后一段和
7、图4.10“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从宏观角度感知全球海陆、高大山系等的分布。探究:背斜是否一定成山,向斜是否一定成谷?学生分组,用紫砂泥演示背斜和向斜的形成过程,观察背斜顶部或向斜槽部出现的不同现象,讨论其成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直观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激疑:我们显然不能简单的根据地表形态是山还是谷来判断某一褶曲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那么怎么来判定背斜和向斜?教师通过画示意图演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引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