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36470
大小:1.8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8-07
《古代中国的经济750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认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知道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响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
2、施的背景和评价;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历届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手工业的发展知道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和艰难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了解中国手工业响誉世界。商业的发展了解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知道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第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考点梳理】考点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是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北方以 生产为主,南方以生产为主。
3、2.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简单劳动工具。进入文明时代,和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唐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古代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等。3.水利建设: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等。西汉时期,漕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工程。在边疆地区,还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的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典型。4.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应运而生。从此“ ”式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考点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演变:原始社会为土地制。井田制在 时出现,西周时盛行,时期开始走向崩溃。战国时期, 在秦国进行变法,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占有,“私田”是 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 的私有土地。二是 的私有土地,这种土地私有制是古代
5、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三是 的私有土地。考点3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金属冶炼:(1)青铜时代是从 时期到 ,历时约15个世纪。(2)冶铁技术: 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汉代,人们开始用 做燃料冶铁;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更先进的 ;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 冶铁,明朝流行开来。2.纺织技术:(1)丝织业: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 。时期,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 ”的称号。唐代出现了 技术。(2)棉纺织业: 以后,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对内地落后
6、的棉纺织技术进行革新的是 。 是元朝时期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陶瓷技术:陶器的发明是 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中国先民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白陶等。东汉晚期,烧制出了成熟的 ,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了 ,唐代 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 发展成为“瓷都”,元代烧成了 和 ,明代创造了 和 ,清代出现了 和 。4.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官营手工业由 统一经营管理,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技艺高超。明代以前,官营手工业在古
7、代中国的手工业中 居于 地位。私营手工业兴起于 时期, 以后,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 地位。考点11.采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粟麦水田稻作2.耒耜铁曲辕犁翻车筒车3.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白渠治理黄河坎儿井4.刀耕火种集体协作自耕农男耕女织考点21.公有商朝春秋商鞅国家贵族自耕农2.君主地主土地兼并自耕农考点31.二里头文化时期春秋末期春秋煤灌钢法焦炭2.养蚕缫丝西汉丝绸之国缂丝元朝黄道婆松江明朝3.新石器青瓷白瓷制瓷业景德镇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瓷粉彩珐琅彩4.官府主导春秋战国明代中叶主导【重难点突破】重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8、制度【知识归纳】关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应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生产关系的角度两个方面来认识。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