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18272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7
《浅析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就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自己的若干观点。 1.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陈至立曾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以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重大工程为依托,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教
2、育界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旨在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颇具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人才集群,为建设现代高技术创新型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因此,造成部分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很差。面对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变化,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电子信息类高层次人才,关键在于科学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创新”是对长期实践经验累积渐变的突变,是思维认识的突破。因此,对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也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行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具体
3、来说,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学习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脚踏实地、不畏困难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 人才是国家建设的支撑,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学历层次,对于人才的质量把关作用重大。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把握学科前沿的能力及其科学精神,等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个人的整个科学生涯和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竞争力。 3.研究生创新
4、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3.1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在21世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对创新的要求是持续性、系统性和全员性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国际竞争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建设的要求。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具有独立承担科技攻关或开展工作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坚持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养培育与实践能力训练协调一致。因此,培养素质良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要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获取最新信息的条件
5、及良好的学术氛围。因此,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基础,没有一流的学科建设,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人才。 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2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一位高水平的学者,在本专业具有学术研究的具有一定造诣;一方面是一位发现者,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导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以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基础,而且还要在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启发。特别是对博士生来说,在其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导师应不断地引导方向、诱发灵感、启迪思路。导师的水平直接
6、影响研究生,特别是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合作研究,在重点学科中设立一批特聘教授岗位,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建立一支精干的结构合理、富有献身精神的学术梯队。 3.3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科研机构合作的培养方式。导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电子企业,深入一线,体验具体案例。学校既可以广泛接纳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又可以与相关单位优势互补地联合培养。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等,使研究生在获得
7、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另外,改变一个研究生由一位老师培养为多位导师培养,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使研究生们博采众长,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3.4优化科研资源环境。实验资源充分共享,将实验设备统一管理,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作一个详尽的介绍与使用。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缓解了一些课题经费紧张的导师的压力。同时,实验资源可以做到跨学科、跨学校合作共享,可以与其他高校实验室协作开发实验项目,实现实验资源相对的动态流动,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挖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开放实
8、验室要做到对研究生全天候的开放,让研究生能非常从容地在实验室里思考,激发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举行学术报告,提供交流思想和创新理论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另外,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数量以及便捷的服务能够给研究生提供扩展知识、接触前沿最新成果的机会。 3.5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