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中国统计教育学会

因子分析-中国统计教育学会

ID:16017130

大小:955.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07

因子分析-中国统计教育学会_第1页
因子分析-中国统计教育学会_第2页
因子分析-中国统计教育学会_第3页
因子分析-中国统计教育学会_第4页
因子分析-中国统计教育学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因子分析-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天津大学常昊、师宪军、宫妍摘要虽然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仍然严重制约着我国的长期发展潜力。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2008年各省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提取五个能综合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对各省聚类后,根据这五个因素对各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最后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联系做了深入的分析。总之,本文系统全面地展现了我国省域社会经济发展面貌,为统筹区域规划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依据。关键词: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典型

2、相关分析1正文: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自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板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战略构想,如今,我国区域经济规划已做到全面布局,区域改革进入到一个深化阶段。 金融危机以来,为了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平衡区域发展落差,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区域经济提振计划。2009年,我国密集出台11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批数量超过前4年的总和。这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核心之外,遍布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版块。自此,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步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区

3、域经济板块持续成为2010年初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虽然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仍然严重制约着我国的长期发展潜力,因此如何分析和揭示影响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潜在综合因素的影响,成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缩小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2008年各省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提取具能综合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据此对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比较和综合评价,而且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联系做了深入的分析,系统全面地展现了我国省域社会经济发展面貌,为决策者统筹区域规划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

4、的依据。1,2 国内外研究综述近年来已有许多国外学者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来分析区域经济。其中有许多学者对欧洲某些区域进行了多元分析,他们包括:Cziráúkyetal.[1](2006),Aragonetal.[2](2003),Soaresetal[3].(2003),Peschel[4](1998),Pettersson[5](2001)和RovanandSambt[6](2003),所研究的区域依次是:克罗地亚,法国内比利牛斯区,葡萄牙,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某个瑞士的郡,斯洛文尼亚。上述文章均对欧洲某些区域而不是全部区域进行分析。为弥补这个缺陷CristinadelCampo,CarlosM.

5、F.Monteiro和JoǎoOliveiraSoares[7](2007)对欧盟27国进行了全面的多元分析,该研究选取了涵盖人口、经济、教育、就业四个大方面的19个指标,对组成当今欧盟的241个地区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取了失业、经济发展、中等教育和适龄劳动力四个因子,将欧盟分为最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欧洲南部地区和最不发达地区,并对每类地区的四个因子逐个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欧盟的区域经济特色。另外Stimsonetal[8].(2001)和Hilletal[9].(1998)分别对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区域经济进行了多元分析。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也开始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来进行区域经济的分

6、析。汪潘义和王骑[10](2009)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了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孟莹、谢守祥和彭潇[11](2010)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邵云飞和欧阳青燕[12](2009)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分析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朱运海[13](2008)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了中国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燕霞和梁满发[14](2010)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了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的差异,但是在指标的选择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该研究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反映地区经济效益的指标,但是由于各省份人口、面积和

7、资源的巨大差异,总体指标并不能衡量该地区的经济效益指标。其次,该研究选取了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反映地区产业结构的指标,这同样是不合理的,城镇人均消费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只能说明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而反映地区产业结构的指标必须由各产业每年产值占总GDP的比重来衡量。再次,该研究选取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来反映地区人力资源的指标,而这两者并没有直接联系。最后,高等学校学生人数、教职工数、申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