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91066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7
《浅谈民考民学生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民考民学生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随着进一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作为汉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汉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获取外部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朗读历来是汉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人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与大家。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
2、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在课堂中,往往会看到学生读课文一遍又一遍,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朗读缺乏层次,每次缺乏具体要求,读中缺乏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朗读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甚至产生朗读厌倦症。 3.朗读的
3、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的指导方式单调。 民考民老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熔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
4、,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常听到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这些教师虽有指导学生朗读的愿望却力不从心,效果同样不佳。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当前民考民学生朗读教学的对策 1
5、.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汉语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且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且不
6、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愿读。 首先让学生知道:学习汉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汉语言的基本规律。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读者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7、通过朗读,还可以使我们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朗读在双语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朗读的态度得到了端正,积极性也会慢慢地提高。 3.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孩子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有的学生本
8、身具备了读好课文的能力。但由于他们怕羞,不敢放开胆子去读,觉得投入地读、有感情地读是一件挺滑稽的事。有的学生则担心自己读不好,招来同学们的笑而不敢读。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老师就要努力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敢于尽情朗读的学生。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集体读、分小组读、指名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