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校《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课堂笔记

农广校《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课堂笔记

ID:15967832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6

农广校《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课堂笔记_第1页
农广校《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课堂笔记_第2页
农广校《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课堂笔记_第3页
农广校《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课堂笔记_第4页
农广校《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课堂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广校《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课堂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素质教育教学笔记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及战略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在中国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历史背景:第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历史的机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必然要求。第二、我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但城乡之间反差拉大

2、,“三农”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迫切要求。第三、近年来,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明确回答了新时期为什么要重视“三农”、怎样重视“三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第五、无论欧洲,还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都有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过程,而且有着各自的特点。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

3、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国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生产发展。(二)生产发展的核心:建设现代农业。(三)偏离新农村建设核心的几种突出表现1.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人力、物力、财力放在“村容整洁”

4、上。2.占用耕地,大兴村镇工业,走城镇化道路。二、新农村建设的步骤正确掌握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确定新农村建设中各阶段的任务,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有序地进行。(一)生产发展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步。(二)生活宽裕是生产发展的直接目的之一,始终把生活宽裕摆在重要位置。7(三)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追求,是建立在新农村发展一定程度基础之上的,切勿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就将重点放在这些上面。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

5、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一)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过程,它具有长期性的目标。1.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2.新农村建设应该坚持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3.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切勿超前享受或失去信心。(二)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新农村建设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等方方面面,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将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广大干部

6、群众将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切实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2.广大干部群众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二,

7、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第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第四,加强干部培训和宣传教育。第五,加强调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把握好几个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做好“三农”工作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第四节   黑龙江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2006-2010年) 根据《黑龙江垦区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年)》,结合试点农场、管理区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了黑龙江垦区社会主义

8、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其中农牧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42项,管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24项。  一、生产发展指标农牧场有12项指标。  1、生产总值380亿元。  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60亿斤。  3、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40%。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