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

ID:15962648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6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_第1页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_第2页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_第3页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_第4页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探析及启示摘要:白鹿洞书院位居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人文教育既体现在白鹿洞书院的学规、管理规范等制度方面,亦在书院教学活动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有鲜明的表征。本文主要从白鹿洞书院渗透人文教育的不同角度出发,阐释白鹿洞书院的人文教育内涵和实现途径,以期为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重构提供些许借鉴。关键词: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启示我国学者李兵提出,儒学人文精神包涵两个层面:其一,士人通过忠实践履儒家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人格、价值追求,使个体道德达到完善的境界;其二,儒家人文精神的理想在于将儒家的道德要求付诸实践,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1]74白鹿洞

2、书院将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作为书院活动的灵魂,践履“以人为本”、“内圣外王”的人文价值观,使书院区别于以科举为导向的官学。通过规章制度、教学活动、书院环境建设等,在书院内部形成尊师爱生的情谊、问难论学的风气、道德高尚的人格以及出世入世兼具的精神。一、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的实施(一)白鹿洞书院的规章制度1.学规学规是规定书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制度性文件,[1]74是书院进行人文教育的制度保障。朱熹所作《白鹿洞书院揭示》集中体现了儒学人文教育思想,是高等教育史“人文”阶段集大成的代表作。[2]203儒家人文教育“以人为本”、“内圣外

3、王”的思想,于《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主要体现为“修身自省”。朱熹指出白鹿洞师生所学之目的为“明义理以修身”,强调自我约束、自觉自省,而非他人约束或功名驱使。《揭示》的首条即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实现基本的社会伦理秩序和人文道德规范,朱熹进一步提出学习的五个步骤: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白鹿洞书院师生以人作为主体,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为人”、“处事”的前提。不仅宋代《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子提供修身规范,在清代书院日渐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过程中,白鹿洞书院也秉持了良好的学规。康熙七年(1668)

4、廖文英作《白鹿洞书院新规》规定白鹿洞书院师生要进行“春秋二祭”,尊重先贤。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王綡作《白鹿洞书院戒勉》提出八戒八勉,规定学生“读书思取科第”,但是要“道德为上,功名次之”,这种以人为本、道德为前提的人文教育成为区别于科举应试的根本特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原敬根据朱熹的教学理念著《白鹿洞书院续规》,体现出白鹿洞书院学规上的传承性。2、管理制度白鹿洞书院采用师生共管、自管的管理模式,与学生自修、自管的人格培养方式相得益彰,与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相一致。首先,书院内师生共管、自管表现为书院中的许多管理岗位是由在书

5、院内修习的学生和教师担任。《提学高蕡享十戒》中记载“[堂长]主诱掖调和洞中学徒,专巡行督视课业勤惰,主洞、副讲即择学徒之优者为之,不称则更易”,“[管干][副管干]专管洞内一切收支出纳、米盐琐碎、修正部署诸务,即于洞中择有才而诚实者为之,不称则易”等。[2]216洞中事务除主洞、副讲(即当前我国大学设置的正、副院长级别)由郡守礼聘之外,其他职位都是由白鹿洞师生担任。在岗的学生除了能挣一部分银两作为平日生活之用,更重要的是在岗位上进行自我教育,受到“非兼职受不到的教育”。[2]220这种在岗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模式。其次,白鹿洞书院对学生的管理采用行为管理和内

6、心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内心管理是指管理的目的是“教育”,主要表现是学生自觉、自省式的管理。《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指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在修身方面要求学生言必行、行必敬、欲毕克、过必改。在处事方面,以义、礼为做事的原则,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外,对待他人他物方面,要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原则等。[2]201从“修身”、“处事”、“接物”三个方面对学生做了规范要求,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我管理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心理上的成熟和道义上的认同。(二)白鹿洞书院的教学活动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书院进行人文教育最直

7、接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载体。白鹿洞书院的教学内容在部分著名的书院讲义及策问中有所体现,主要是修身治国之道。众多白鹿洞书院讲义中,被朱熹称为“陆子静义利之说”的“白鹿书堂讲义”颇为著名。陆九渊摘取《论语》中的一章,以“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题展开讲述。君子是书院要培养的人才,“义”是人才的标准。这种与孟子的“舍生而取义”的理论相一致比喻,是儒学人文教育的典型象征。从内容上看,他强调了“志”,即树立为人、处事的志向。其次,就书院的人文教育和科举的应试教育,他提出了融二者于一体、统一于教学中的观点,作为解决二者矛盾的根本方法。此外,由陈文蔚所作《白鹿洞讲义》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