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程建设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准则

试析工程建设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准则

ID:15952627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6

试析工程建设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准则_第1页
试析工程建设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准则_第2页
试析工程建设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准则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析工程建设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析工程建设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准则张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5摘要: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产生,根源在于工程建设与环境之间关系。因此,准确、深入地分析两者的关系,是有效解决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的重要前提。关键词:工程建设环境协调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普遍关注和重视的形势下,协调工程建设与环境矛盾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到底以何种指导思想和准则来进行协调,则是关系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两大领域如何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必须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总指导思想,辩证统一的看待工程建设与环境矛盾关系,确定科学的协调准则。

2、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包括工程建设在内一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工程建设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协调好与环境的矛盾关系。“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在《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个领域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建设领域,这个指导思想的作用尤为突出。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国际建

3、协第十八次大会上,通过的《芝加哥宣言》中指出: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工程建设,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等进行综合考虑。通过专家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创造低能耗的建筑和环境,强调节约资源;建筑要结合历史和时代特征以及气候和地域特点,强调建筑与生态相结合,尽量减少对自然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对于为各种需求建设服务的工程建设来说,更要服从国家的建设大局,协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使得在保证经济效益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合理

4、利用资源,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工程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不仅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否定,而且也是对人类传统思维方式的更新,要实现工程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关键因素: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是社会目标、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共同实现,即多目标协同的发展。社会目标,是指工程建设的目的,它是为保障社会中各种需求的一系列工程建设活动,这是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是首要必须保证的目标。经济目标,在保证社会效益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如何以最少的经济投入保证环

5、境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益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目标,就要考虑如何使环境的功能稳定而可持续,这种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是在能够保证可持续性的环境总量和流通下的物质流动。因此,我们可将可持续发展分解成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组成的一个三维空间,如图1所示,延坐标轴箭头方向表示该效益越大。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环境三维空间向量的加总,构成了三维空间的一个决策点,多个决策点的集合,构成了三维空间中的一个曲面,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较优决策是曲面中距离原点0矢量和最大的点,比如曲面中任意两点M与N,由于,则较优决策点便为M。(环境)·M(

6、)0(经济)N()(社会)图1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三维空间简而言之,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如何实现这个最优抉择,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在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前提下,以最少的经济投入来减少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参考文献:[1]常大勇,张丽丽.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1]张宗元.模糊数学入门和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孙佑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胡汉明,梁晓星.环境评价[M].北京:教育科

7、学出版社,1999年[4]安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解与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5]仇文俊.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6]施张臣,丁恒兀.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7]张江英.关于环境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4(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