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高二语文学案第单元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x年高二语文学案第单元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ID:15935925

大小:1.91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06

x年高二语文学案第单元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x年高二语文学案第单元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x年高二语文学案第单元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x年高二语文学案第单元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x年高二语文学案第单元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x年高二语文学案第单元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课 夜归鹿门歌学习目标 1.体味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本诗通过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人生抉择——隐居清静之地。在阅读时应注意作者是如何将俗人与隐士作对比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x)的一段江水。泊:停船靠岸。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赏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x句“野旷天低树”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

2、林还要低。x句“江清月近人”写江中的近景: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一、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襄州x(今x襄樊)人。早年在家乡隐居,过着闭门苦读、灌园艺圃、救患释纷的生活,40岁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又归隐。曾做过张九龄的短期幕僚。他是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诗人。因其生活经历简单,故其诗歌内容较集中,主要描写漫游旅程中所见的自然景物和他的隐逸生活,表现一种悠闲自得和洁身自

3、好的情趣。但他不甘心隐沦却不得不终身隐沦的生活现实,又使他的作品不能一味冲淡平和,而在山水描写中常隐含游子漂泊、身世落拓之感,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愤愤不平。二、背景简介孟浩然家在x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x岸。鹿门山在汉江东岸、沔水南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地在鹿门山辟一处住所,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的别墅。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渡头(dù)      ②栖隐(qī)③岩扉(fēi)④寂

4、寥(liáo)2.辨形组词。①②③④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渔梁渡头争渡喧:喧哗②忽到庞公栖隐处:庞德公,x人。东汉隐士。x刺史刘表请他为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③岩扉松径长寂寥:石门④惟有幽人自来去:隐居者,诗人自指4.文学文化知识。孟浩然,唐朝襄州x(今x襄樊)人。少时,隐居鹿门山,40岁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又归隐。张九龄镇x时,招致幕府。后病死。他是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王维并称山水田园诗人。一、整体把握1.从《夜归鹿门歌》的题目就可看出,这首

5、诗有纪实之意,诵读全诗之后,概述这首诗描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原文的诗句回答,并加以解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余亦乘舟归鹿门”,即我也乘着船,要回到鹿门去。二、细部探微2.宁静、清幽之地,作者却说道“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句中的“幽人”是指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里的“幽

6、人”既指庞德公,又是诗人自况。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的来来去去。像当年庞德公也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心中是多么的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3.作者渐行渐远,江上的喧闹已然远离,作者由江上到达了山间,那山间的景象又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将这山间之景和江边之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山间之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树影被月光映照得格外

7、美妙,令人陶醉,不知不觉间到达了“庞公栖隐处”。此处是“岩扉松径长寂寥”,景色是何等的宁静、清幽。江边之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寺之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世隔绝,孤独寂寞。从x个场景到x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一、中心主旨孟浩然40岁赴长安谋求政治出路,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回到家乡决心以庞德公为榜样,隐迹山林,以表现自己的隐士情感。本诗借回鹿门的所见所感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