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

ID:15924459

大小:47.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8-06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_第1页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_第2页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_第3页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_第4页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精选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篇一]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人行立体过街设施选址适宜性评估方法探讨谭泽芳周军万年良王晓波【摘要】传统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主要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等相关规范为依据,该规范主要采用横过交叉口的一个路口的步行人流量大于530000人次/h等作为定量指标。但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存在基础数据不足,导致交通建

2、模过程中较少考虑步行因素,从而编制规划时难以应用该指标。因此,构建适宜中国国情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选址和定量评估方法,对提高设施的使用率和改善步行过街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借鉴美国西雅图步行交通规划项目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探索人行立体过街设施选址适宜性评估方法。以深圳市龙华新区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项目为例,介绍评估方法的应用和设施选址的具体过程。【关键词】人行立体过街设施;适宜性评估;步行;深圳市1引言1.1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分类路段人行过街设施包括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承担着行人过街的交通功能[1],其中

3、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为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笔者认为,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可分为三个层次:1)主要解决主要道路过街需求,这类主要为专项布局规划点;2)有学者提出的建设“第二套城市步行系统”的概念,即以行人立体过街设施为主,将其与周围的商场、酒店、办公楼等建筑连为一体(二层或者地下)30,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个在同一平面上的、与地面平行的步行系统[2],这类主要以重点片区开展的二层地上/地下步行系统;3)满足自身地块和地块连接需要,主要解决相邻地块步行需求联系,这类主要以开发商主导的连廊为主。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层面第一类的路

4、段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的选址适宜性评估方法。1.2选址方法主要存在问题目前中国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选址方法主要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_37-2012)》等规范为指导。综合这些规范对人行立体过街设施选址的定性方面要求主要有: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必须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其他等级城市道路在保障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宜采取平面过街的形式;主干路和次干路上过街设施的间距宜为250~300米;定量方面为:横过交叉口的一个路口的步行人流量大于5000人次/h,进入该路口的当量小

5、汽车交通量大于1200辆/h时;通过环形交叉口的步行人流总量达18000人次/h,且同时进入环形交叉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到2000辆/h时[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编由于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均存在基础数据不足的问题,交通模型主要以机动化出行计算为主,不包含非机动化交通模块,或者即使包含非机动车模块但底层路网没有细致到支路或巷道深度,均导致编制规划时难以应用该指标。因此,目前国内的人行立体过节设施选址均以定性为主,主要采用道路等级和间距等指标布设,往往导致“部分人行立

6、体过街设施人流量小,资源浪费严重”或者“人行过街需求大却缺乏设施,横穿道路过街时有发生”等问题。2西雅图方法借鉴西雅图是美国公认的适宜步行的城市,并于2011年被评为全美步行友好社区项目铂金奖。步行交通规划在西雅图建设步行城市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步行交通规划中定量分析方法为其重要的工具和手段[4]。西雅图所采用的是设施评分的空间叠加方法,对步行道和步行过街设施进行空间评分(其中包含需求、公平和道路功能三大的因素),其认为叠加后的评分与设施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因此笔者假定需求评分的空间叠加,也

7、与人行过街需求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通过该方法横向比较人流大的区域,替代我国规范中行过街流量的精确计算。2.1总体说明西雅图步行交通规划项目空间叠加的需求、公平和道路功能因素分别占40%、35%和25%,空间叠加后确定两种设施改造和建设的轻重缓急程度,其技术方法见图1所示。步行设施规划的GIS分析包括基本要素分析、确定优先区域、步行设施评分、确定优先项目等4个环节。[4]图1西雅图步行交通规划定量分析图资料来源:根据《西雅图步行交通规划》中GIS30分析图整合绘制[6]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

8、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2详细说明基本要素分析包括步行需求、公平、道路功能3项:1)步行需求主要基于对步行交通的主要发生源(如高校、中小学、公交车站、商店、其他服务设施)的等级、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发生源设置相应的权重进行GIS的叠加分析以确定步行需求的空间分布,评价主要使用路网、公交站点、人口、密度、用地类型等城市基础数据。2)30公平主要基于人口普查的数据确定最需要改善步行环境的人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