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井点降水方案

工程井点降水方案

ID:15918095

大小:12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6

工程井点降水方案_第1页
工程井点降水方案_第2页
工程井点降水方案_第3页
工程井点降水方案_第4页
工程井点降水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井点降水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大庆市萨大路东侧,杏十区二排路北侧。泵房建筑面积:182.16㎡,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基坑面积287m2,基坑开挖深度为(从±0.000算起-6.13m)。集水池建筑面积:120m2,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坑面积336.5m2,基坑开挖深度为(从±0.000算起-6.1m)。拦污栅20m,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坑开挖深度为为(从±0.000算起-5.5m)。消力池建筑面积:243m2,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坑面积318m2,基坑开挖深度为(从±0.000算起-2.7m)。厕所建筑面积:9.53m2,毛石基础,基坑面积30m2基坑

2、开挖深度为(从±0.000算起-2.4m)。了保证正常施工,降水设计执行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有0.20m水采用明排水。现场自然地坪标高(从±0.000算起-0.3m)。二、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以粉砂层孔隙水为主,稳定水位为-1.70m(绝对标高136.6左右)。根据工程建设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厂区底层岩性组成如下:第一层,粉质粘土:层标高为138.00~135.90m第二层,粉土:层面标高135.90~135.20m第三层,粉砂:层标高为135.20~133.50m第四层,粉质粘土:层标高为133.50m~131.

3、00m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粉砂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单一。场地区含水层厚度约为5.5m,水量较丰富,单井推断涌水量约为1500m3/d,含水层综合渗透系数K=46m/d,有效影响半R=14.02m。场区最高水位出现在丰水期。直接受大气降水影响,目前地下水位深为-1.70m。三、主要工程量81、根据本场地地层,岩性及降水时间集中、降水量大等特点,只采用集中明排和轻型井点的降水方法都不能满足基坑开挖干作业的要求,同时采用管井井点降水结合降水方法,才能达到正常开挖基坑与基础正常施工的要求。另基坑较深需二次降水(即约-2.00m处降一次,约-4.00m处降一次)

4、,井点管沿基槽四周每1.0m安装井点管1根,每根长6m。泵房基坑井点井管115根。拦污栅基坑井点井管115根。集水池基坑井点井管66根。消力池基坑井点井管102根。厕所基坑井点井管42根。2、泵房基坑和集水池基坑为深基坑,在自然地坪下3.5m左右有粉砂层含水量丰富,只采用轻型井点的降水方法不能满足基坑开挖干作业的要求,须增加管井井点降水相结合,井点管沿基槽四周每侧设4个井点管,每根长10m。一、降水工程施工准备(一)施工机具准备1、滤管:采用φ48×3.5mm的无缝钢管,长2.0m,一端用4.0mm厚钢板焊死,在此端1.4m长范围内,在管壁上钻φ15

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部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10号铁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连接。2、井点管:采用φ48×3.5mm的无缝钢管,长6m。φ300无砂混凝土管,长10m。3、连接管: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铁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4、总管:φ76×4钢管,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5、抽水设备:配备真空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3套。潜水泵16套。6、移动机具:自制移动式井架(采用旧设备振冲机架)、牵引力为6t的绞车。7、凿孔冲击管:φ219×8

6、的钢管,其长度为10m。8、水枪:φ50×5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φ16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9、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10、高压水泵:100TSW-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11、降水时长40天8(二)材料准备粗砂与豆石,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三)技术准备1、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采取的措施。2、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四)平整场地施工和设备进场前进行场地平整,以便于在场地内移动和作业。

7、五、降水设计方案理论计算:基础底面坐落在粉质粘土上。拟采用井点降水疏干方案论述如下:(一)基础中心要求降水深度负7.0m。S=H-H0=7.0m-1.7m=5.3mS:为水位降深(单位m)H:含水层混合厚度(单位m)K:渗透系数(单位m/d)(二)井管内降深9.0m,影响半径R0R0=2·s√H·KR0=2×5.3×√7×46=190.8m(三)基坑半径ro及最大影响半径R=R0+roro=n(L+B)/4=1.12(20.8+13.8)/4=9.6R=190.8+9.6=200.4(四)基坑涌水量(按降水深度为负10.9m计算)。Q=1.366×K

8、(2·H-S)/(㏒R-㏒r)×S=1.366×46×(2×7-1.7)×4(㏒R200.4-㏒r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