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ID:15916836

大小:1.3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6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_第1页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_第2页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_第3页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_第4页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周伶1罗爱林2李荣春11.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骨科医院)43003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430030目的评价经皮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择74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伴或不伴腰背痛。经CT或MR1扫描证实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病变,且与临床定位症状和体征相符。排除甲亢、G6-PD缺乏症、出血倾向、身体条件不允许或精神异常者,且经保守治疗至少8周无效。在CT引导下用21G酒精针经“安全三角”或小关节内侧缘

2、穿刺至病变椎间盘内,分次缓慢注射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气体10~20ml;然后退针至椎间孔,向椎间孔、硬膜外腔内注入浓度为30~40μg/ml的臭氧5~10ml,以及得宝松(7mg)、VitB12(0.5mg)和局麻药(2ml)的混合液5ml。治疗后三天内常规静脉给予20%甘露醇脱水及抗生素预防感染。通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s评价以及3个月后CT或MRI复查结果来观察其疗效。结果通过随访发现,治疗后1、6、12月的显效率分别为19.41%、66.71%、53.37

3、%,有效率分别为52.70%、15.23%、22.10%,无效率分别为27.90%、18.06%、24.53%,总有效率分别为72.10%、81.94%、75.47%。治疗后6及12个月的显效率较1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而三个时间的总有效率相似。治疗前、治疗后1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25±0.14、5.13±0.10、3.37±0.21、2.41±0.33、3.01±0.24,显示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较治疗前都明显下降,且治疗后3月、6月、12月VAS评分与治疗后1月比较也明显下降。38.73%的患者显示

4、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的回缩。大多数患者在术后3~6个月左右时取得较好的疗效,6个月以后有6.47%的患者再次出现腰腿疼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盘内、外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其中、远期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相关性疾病中的多发病、常见病。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容易复发。上世纪90年代,欧洲兴起以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在椎间盘内注射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3),但有关其远期疗效的报道不多。我们自2005年开始,在CT引导

5、下臭氧髓核溶解治疗椎间盘突出症74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观察臭氧治疗的近、远期疗效,以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7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女性339例、男性403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51.8±4.1岁。病程2月~30年。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伴或不伴腰背痛。经CT或MR1扫描证实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病变,且与临床定位症状和体征相符。涉及的病变椎间盘为L3-485例、L4-5702例、L5-S1677例。56例患者为椎间盘脱出,脱出髓核向足侧或头侧滑移。114例患者合并

6、骨性椎管狭窄。36例患者合并Ⅰº椎体滑脱。所有患者均排除甲亢、G6-PD缺乏症、出血倾向、身体条件不允许或精神异常者。且经保守治疗至少8周无效。2.疗效评定(1)疼痛评估: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2)临床疗效评价:由改良的Macnab评价方法。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工作和运动完全恢复,VAS评分≤3分,VAS加权值(A-B/A%)≥50%;有效:偶有腰部不适及下肢疼痛,工作无限制,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VAS评分>3分,但较术前减少3分以上,VAS加权值25~5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需用药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VAS评分较术前减

7、少不明显,VAS加权值<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方法χ2检验及方差分析。4.治疗方法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654-2各1Omg。术中动态多功能监护,即时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穿刺途径采用侧后方经“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依据滕氏方法(3)在CT或MRI图像上确定穿刺点的中线旁开距离及穿刺角度(如图1)。部分髂嵴较高的L5-S1椎间盘穿刺采用宋文阁等(4)介绍的小关节内侧缘入路(如图2)。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一薄枕。CT行病变椎间隙扫描,再次确定穿刺点到间盘的距离、进针

8、角度及进针深度,在皮肤上标记穿刺进针点。操作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1%利多卡因局麻,注意保持神经根的敏感性。以21G酒精针在CT监视下穿刺病变椎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