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06412
大小:4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6
《试论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创新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胜利召开,意味着新时期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会有许多的新情况需要研究、新问题需要解决、新领域需要探究。笔者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创新,是当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最迫切、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只有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究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等等,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应有的作用,履行好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新的历史条件下
2、,各种深层次矛盾和新生的利益冲突纵横交错,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一些老旧工作套路思路已不适应或者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因此,改革创新纪检监察工作势在必行,更是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的最好体现。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机制的客观需要 当前基层单位存在的一些腐败问题,很多与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有关,呈现出旧体制下的问题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织的局面。从体制来看,当前的体制总体来看是不错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影响监督的问题。特别是在少数党风政风行风不正的地方,纪检工作往往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少数
3、领导干部对坚持原则的纪检干部故意刁难、设置障碍,或直接插手干预办案,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开展。纪检监察机关的“任重权轻”必然造成监督的薄弱环节甚至留下监督的“真空”。还有如何进一步整合公、检、法、审计等有关单位的力量,调动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性,利用好社会媒体网络反腐,建立起新的反腐败体制,以及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监管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调研。因此,必须下决心、出实招、硬碰硬,勇于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创新动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二)进一步探索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
4、的明显成效,反腐败斗争形势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一线腐败现象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变化。比如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依然严重;一些腐败案件涉案职位虽小,但是金额巨大,巨贪蚁贪并存,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窝案、串案、案中案显著增多;党员干部职工作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比较严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宽了社会参与反腐倡廉的新渠道,反腐败步伐跟不上网络反腐和舆论监督的浪潮等。腐败的环境和诱因发生了变化,新旧矛盾叠加和交织,这使得腐败问题复杂化、处理
5、难度系数不断加大。所以,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征和规律,改革创新工作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进一步理清纪检监察工作思路的首要选择 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保障、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就现状而言,有的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思路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
6、我们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用于指导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但是在如何指导上却缺乏有效的思路,可以说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念和政绩观还没有真正树立,往往是原则性要求多、过硬的操作措施少。又如在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方面,往往是会议上、文件上和理论上阐述的多,但在具体的工作思路上却贯彻落实的少,工作规划和工作措施与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再如在作风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讲坚决反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公车私用”,但另一方面却又缺乏明确具体的界定标准和惩处依据。还有在制度建设方
7、面,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忽视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关联性、预见性和操作性,很多制度落后于实际需要和工作实践等。这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成为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软肋”,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四)进一步掌握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的现实需要 管理较粗放、方法颇简单是当前制约基层反腐倡廉建设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执纪执法、实施监督的方式方法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也存在缺乏时代性和科技含量的问题。比如有的对“一把手”等重点对象的监督流于形式,缺乏宽范围、多角度、深层次的监督体系。对下级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往往局限于会议记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