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

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

ID:15891253

大小:5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6

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_第1页
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_第2页
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_第3页
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_第4页
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桂南“跳吟头”唱本探析——以钦州为例广之史2010年第2期(总第50期)?桂南"跳岭头"唱本探析?桂南"已吟头"唱本探析①——以钦州为例张秋萍桂南"跳岭头"是含有军傩成分的民间傩戏."跳岭头",又称"跳大排""跳大庙""跳鬼僮""颂鼓舞"等,因多在野外的岭坡上进行而得名,一般在农历的八到十月间(多为中秋节八月十五左右)举行,是人民用以祈求丰收,人畜平安和祛邪纳吉的聚祭祀,舞蹈,戏剧于一体的传统民俗.它广泛分布于今钦州,防城,合浦等地,其中,又以钦州为盛:它在钦南区的康熙岭(壮②),久隆,黄屋屯(壮),那思,那丽,那彭等镇,钦北区的新棠(壮),板城,小董,青塘,平吉等乡

2、镇,以及灵山县18个镇中的壮族村落烟墩镇邓塘村和大部分汉族古村[,浦北县的三合,北通,白石水,龙门,大成,张黄,福旺等客家重镇,均留下过民俗履痕.这些地区多为明时灵山治地.一,桂南"跳岭头"唱本概况傩仪,傩戏一般依靠口传心记的方式传授,没有唱本.即使有特例者,如德江县土家族傩堂戏,有《三元和会》手抄本,它也只是土家族土老师的演唱底本,而非傩堂戏剧本;而且它属于正坛,而非正戏.桂南"跳岭头"则不同,岭头队师傅都有唱本,唱本是它全过程的具体反映.从正坛到酬神表演,全程都有唱本完整记录.如钦州市灵山县大芦村的"跳岭头",第一天晚上请神,师将有《跳神唤神口诀》;第二天跳"日午

3、清灯"时有《跳青灯》;酬神表演的整个过程也有岭头唱本可据."岭头"师班内部正是依靠唱本实现传承的."唱本"是权力和资格的一种象征,只有师傅有权自上任处传承或抄写尔后持有,其它弟子不得接触.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岭头"唱本更多的是人们内心深处愿望和寄托的一种表达.因此,要深刻地理解"跳岭头",就必须先理解"岭头"唱本.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岭头"唱本应是在灵山县武利镇安金村发现的民国年间抄本,现大部分已经朽烂,难以通读.据前任班首何宏珍所言,其村岭头队"六禾堂"的首任班首为何洞渊.现存的这个版本应是抄自于何洞渊师弟何洞清(艺名玄宗)于清嘉庆年间的手抄本《岭头科》.由

4、此可以推测,约在清代中后期便已开始在钦州地区流行岭头唱本了.不同的岭头班子,使用的唱本不同.以钦州汉族村落灵山县的大芦村和该市壮族村落黄屋屯镇的卜家村为例.大芦的岭头唱本内容包括:《三师格》《引光格》《三官格》《盘时格》《云梯格》《三元偈》《忠相格》《复相格(三师)》《复忠相偈》《夏江番手偈》《罢散格》《五官格》《冯公格》《千岁格》《九郎格》《玄帝格》《娶妇格》《姑娘格"娶妇"偈》《镇海格》《太米夫人格》《十王格》《陈氏娘格》《盘王格》①本文为广西师范大学的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为:2008106020303M290)的阶段性成果.②壮族聚居的行政乡镇,下文

5、简写为"壮".其余未标注者,均为汉族乡镇.一50—?桂南"跳岭头"唱本探析?2010年第2期(总第5o期)广支立《八山格》《"送船"回坛拜号》等,共二十多出.而壮族村落黄屋屯镇大冲村委料家自然村的岭头班子的唱本则包括:《三师唱格》《四O~i-_十节唱》《四师打各唱》《四帅格唱》《仙娘格唱》《抄庆格唱》《五雷格》《十帅格》《缉麻补网格》《又铲路格唱》《干岁格唱》《神农格唱》等,共十二出,涵盖人类生老病死的全部内容.两相比较,料家唱本相对简单,三师,四师,千岁,五雷,仙娘等出内容与前者唱本基本相同,这表明民俗的扩布性以及二者同源.据岭头班师傅介绍,在进行"跳岭头"演出时,

6、一般是按照唱本曲目的顺序来表演的,且不敢改,换内容,一说是不敢乱改祖先传下来的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另一说是自己水平不够.不知道如何改进.但笔者在现场观察时发现,有的地方还是会对它进行适当的自我创造的,如在2008年大芦自然村的"跳岭头"中,已将五官和捉精合而为一进行演出;除了基本内容外,岭头队的师傅会视时间的充裕与否,可用资金的多少等选择应景的演出内容.可见,师傅所说的"没有改变"是指没有加进新的内容,但并不排除原有内容顺序的调换和重组."跳岭头"总会人为地,无意识地发生一些演变,且容易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二,"跳岭头"唱本分析1."跳岭头"唱本中的娱乐性和日常化傩俗

7、的发展历程表明,由于逐疫功能的弱化和祈愿功能的增强,傩仪现实容量增大,傩戏是在傩仪仪式性祝词和仪式性动作基础上吸收了民间神话传说,歌舞百戏表演乃至地方风俗民情的产物;与此同时,傩仪在时间上不再迎合自然时间,而更多迎合人的生活时间,这意味着人正努力将自己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并使神鬼为自身服务.从傩仪到傩戏的演变,不仅仅是隐形人,鬼,神关系转换的显性体现,更是民间老百姓赋予傩仪越来越多的现实功能,使之贴近其日常现实生存的根本反映2].可见,正是民众对娱乐的现实需求,促使傩俗逐渐走向艺术化和专业化.艺术化最明显的体现之一便是对"历史"人物朱千岁的处理.据唱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