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定位的临床进展

神经阻滞定位的临床进展

ID:15881709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6

神经阻滞定位的临床进展_第1页
神经阻滞定位的临床进展_第2页
神经阻滞定位的临床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神经阻滞定位的临床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阻滞定位的临床进展 神经阻滞定位的临床进展杭燕南周仁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200001)神经阻滞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由于神经阻滞对机体影响小,可用于不适宜全麻及椎管内麻醉的病例,并可节省医疗费用,且神经刺激器定位的临床应用,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效果,因此在门诊、老年与危重病人的短小手术中的应用可大大增加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及早康复。1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1.1解剖定位在神经阻滞的实施前,了解神经的解剖分布相当重要。神经阻滞的径路大多是根据神经分布来确定的。由于神经集中的部位不是某个单一的点,因此在临床操作中有多种神经阻滞径路。一

2、般而言,在神经丛外多有一包裹的鞘,在鞘的某一部位注药,可以阻滞更广泛部位的神经。1.2异感定位神经阻滞中是否需要寻找异感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甚至认为“无异感,无麻醉”。但临床面临的问题是:即使穿刺中出现“异感”,麻醉效果并非一定完善。“异感”的产生与神经受到穿刺针的碰触有关,如果操作粗暴可能损伤神经。对于有些神经的阻滞,由于神经分布的部位,病人的状态,有可能无法引出异感,在这种情况下异感定位就无法应用。1.3超声和放射学定位近年来有将超声和磁共振等放射学技术用于神经阻滞的定位中,目的在于提高神经阻滞定位的准确性,观察局麻药注射后的扩散规律,以提高阻滞效果。但是使用超

3、声或磁共振技术要有一定的设备和人员的训练,增加了操作步骤,且仪器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所以超声与放射学定位用于神经阻滞尚处于研究阶段。已有的研究显示在肌间沟神经阻滞中使用超声定位,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成功率和准确性。Perlas等对于臂丛阻滞中超声的辅助定位中的探头位置所作的研究,提示在肌间沟·110·2004年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会议暨上海市麻醉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东方麻醉网制作MadebyOrientalAnesthesiahttp://www.anesthesia.org.cn部,锁骨上部及腋部超声均有很好的定位效果,图1示在臂丛神经阻滞中超声探头的位置,因为在这三个部

4、位的臂丛神经支并非完全固定,都有一定的活动性,特别是超声引导下探针与神经基本接触时,部分病人神经刺激器设定在1.5mA电流下依然没有引出肌搐,这可能是神经刺激器造成神经损伤的原因。此外,放射学检查与辅助在了解局麻醉药的分布中准确性很高,可以明确局麻醉药的扩散范围,并预测其临床效果。图2显示了多数三合一阻滞中麻醉药的分布。Marhofer利用MRI对于三合一阻滞中局麻醉药的分布的研究提示局麻醉药向外侧尾侧及略向内侧分布,依次阻滞了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前支。图1臂丛超声探头位置图2三合一阻滞中局麻药液分布1.4神经刺激器定位目前应用的神经器及其刺激针有了很大改进。对

5、于神经刺激器的一般要求是:有连续的输出电流,由低至高的可调输出电流范围,并在刻度盘显示数字,清晰的电流极性标记,刺激频率较短,主要的神经刺激器比较见下文。各种规格的刺激针均带有绝缘膜的外鞘,仅在针尖导电。电流的集中,可以较正确地反应发生肌肉收缩的部位;因为是靠近神经而非触及神经,故对神经损害大大减少,定位较精确,用药量减少,肥胖或触剖标志不清的病人,亦可使用,操作成功率可明显提高。Fanelli等进行大样本研究显示在上下肢神经阻滞中,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的多支神经联合阻滞,可以保证成功率>90%,单一局麻药剂量<30ml,并发症<2%。Perris等统计了13年(1990~

6、2002)超过1000例腋神经阻滞,均使用了神经刺激器,成功率平均为97.9%,其中1990年为89.7%,而在1998为98.4%。在进行甲状腺手术的局部颈丛阻滞中,Merle等比较了传统的C2~C5三个水平的阻滞·111·2004年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会议暨上海市麻醉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东方麻醉网制作MadebyOrientalAnesthesiahttp://www.anesthesia.org.cn与使用神经刺激器颈丛定位单一部位单次注射的阻滞,两者阻滞效果相仿,但后者操作更为方便,局麻药体内吸收更少。Morau等比较了使用神经刺激器的三合一阻滞与不使用神经刺激器

7、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后者相对前者花费更少,操作更便捷,而术后镇痛效果相仿。在无法获得神经阻滞异感的病人,神经刺激器仍是很有效的定位辅助方法,Franco等对1001例臂丛神经阻滞的病人的分析中,虽然采用传统的Winnie’s方法,但辅助于神经刺激器,成功率达到98.8%。虽然使用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神经刺激器的使用中,还是无法完全避免对于神经的损伤,特别是对于神经刺激所引起的神经支配的肌肉反应仍是定位有效性的指标,但异感的引出并不等同于外周运动神经反应的引出。在小儿由于个体发育阶段的差异,在进行神经阻滞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