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6976
大小:10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2
《电凝聚法处理乳化液废水的实际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凝聚法处理乳化液废水技术————工程实例一、电凝聚原理电凝聚是以金属为溶解性阳极(一般为铝或铁),在电解时产生的Al3+或Fe3+离子生成电活性絮凝剂,来压缩胶体双电层使其脱稳,以及吸附架桥网捕作用来实现的:Al→Al3++3e或Fe→Fe2++2eAl3++3H2O→Al(OH)3+3H或4Fe2++O2+2H2O→4Fe3++4OH一方面形成的电活性絮凝剂M(OH)n,被称为可溶性多核羟基配合物,作为混凝剂能快速有效地凝聚污水中的胶体悬浮物(细微油珠和机械杂质)并“架桥”联接,凝成“大块”而加速分离。另一方面乳化液胶体在Al盐或Fe盐等电解质作用下压缩双电层,因库仑效应或
2、凝结剂的吸附作用,导致胶体凝聚而实现分离,发生电絮凝剂。虽然电活性絮凝剂的电化学活性(寿命)仅几分钟,但对双电层电位差影响极大,即对胶体粒子或悬浮微粒的凝聚作用极强。因而,其吸附能力与活度,比加入铝盐试剂的化学方法高得多,且用量少,成本低,不受环境、水温及生物杂质的影响,亦不会发生铝盐与水的氢氧化的副反应,因而所处理污水的酸碱度范围就较宽。另外,电极表面释放出的细小气泡加速了胶体的碰撞和分离过程。阳极表面的直接电氧化作用和Cl-转化成活性氯的间接电氧化作用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有很强的氧化能力,阴极释放出的新生态氢和阳极释放出的新生态氧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通常,电
3、化学反应器内进行的化学过程是及其复杂的。在反应器中同时发生了电凝聚、电气浮和电氧化过程,水中的溶解性胶体和悬浮态污染物在混凝、气浮和氧化作用下均可以得到有效转化和去除。二、电凝处理废水工艺对于不同成份污水及不同排放标准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处理设施。如污水浓度较高时采用二级气浮;执行一级排放标准时采用过滤、吸附后在排放;也可以与生活污水混合后采用生物处理。一般处理工艺如下图:三、电凝聚法工艺特点电凝聚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水处理工艺所没有的优势,能在同时除去或降低有机物、细菌、色度、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与化学混凝相比,其特点是:电凝聚产生的氢氧化物比化学混凝法所产生的具有更高的活性,
4、具有更大的吸附除去污染物的能力。所需的药剂少,产生的污泥较少,絮体密实,不会发生回溶;省去(减少)了药品的储存、计量、混合等。电凝聚反应过程还可以产生微小的气泡,有利于污染物上浮分离。电凝聚技术不产生二次污染、抗冲击负荷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电凝聚技术目前还存在有不足之处:需要定期更换电极;溶液要保持一定的电导率。随着电凝聚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四、应用实例电凝聚工艺,具有无需添加(或少量添加)氧化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品;水质适应范围宽,并能够处理复杂的一般方法难以处理的污水;特点: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少,操作简便灵活
5、、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我公司应用电凝聚法对南京某公司的乳化液废水进行了破乳处理,达到了较好的效果。针对南京某公司污水处理站的现状和乳化液污水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如下的电凝聚工艺:药剂高频脉冲电源进入调节池沉淀池电凝机乳化液池气浮机进入污泥池生化系统板框压滤机排放注:灰色方框为原有系统。将乳化液收集后用泵打入电凝机(流量控制)电凝废水处理机后的破乳废水进入沉淀池,加入及少量PAM(10克/吨)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时间约30秒(1.3吨罐);搅拌后进行沉淀,沉淀时间在1小时左右;沉淀后上清水进入原有的调节池进行后续处理,沉淀后的污泥用污泥泵打入原有的污泥池进行后续处理。电凝乳化液废水处理
6、机运行处理分析:时间处理量(吨)进水(COD)出水(COD)PH备注2012.04.141.30450012008.10金陵石化研究院2012.04.171.30 9897.81金陵石化研究院2012.04.201.30 9838.30金陵石化研究院2012.05.231.00120003200 下关区环保监测站乳化液废水处理机运行处理总废水量为:5吨。生化系统处理出水COD测的数据为:60-80左右。结论:该乳化液处理机处理后的出水经过气浮+生化后续处理后完全能够达到国排一级标准。五、工程实物NJ-LB数字高压脉冲调频电凝机污水处理系统NJ-LB数字高频脉冲电源乳化液废水处理
7、前乳化液废水处理后六、结论通过对该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及处理试验及检测结果,证明乳化液经电凝机处理后,破乳完全,处理效果好,后续处理不用改变原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即可达到废乳化液处理的目的,同时可为企业节约相应的处理成本。南京普拉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吕经理手机:13705154949电话:8530314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