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数列”教法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数列”教法的探讨1、相关定义1.1、相关概念界定1.5.1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②。农村,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农村同城市相比有如下特点:第一,人口稀少,居民点分散在农业生产的环境之中,具有田园风光;第二,家族聚居的现象较为明显;第三
2、,工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1.5.2文言文5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指出,”通常所谓的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①。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②,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1919年”白话文运动”
3、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③1.5.3教法教学方法的简称,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调控各种相关因素,操作活动过程以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行为活动方式或手段。④61.2、相关定义的界定第一,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从广义上讲应是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相互融合的结果。但更多体现的还是还是儒家的教育理念。所以,本文所指”蒙学”概念是特指儒家蒙学。蒙学教材也特指代表儒家思想的蒙学教材。但因文化的综合性与复合性,在其中不可避免的含有道、释的因素。第二,本文中涉及”蒙童”的年龄范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中国古代没有严格的入学年龄规定,”蒙童”在
4、蒙馆中以识字为起点,以进入官学、书院或为应科举考试而进行专门训练为终结,其教育目的为启蒙、养正。至于每个儿童读书或有早晚等因素,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一般可以把这一年龄段理解为6一15岁的儿童。第三,对蒙学教材的选择上。本文鉴于蒙学文献的数量庞大芜杂,在本篇幅内无法窥其全貌。(据张志公先生所编的《蒙学书目稿》统计有二十一目次580种之多。徐梓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在此基础上作了增补,达到1300余种。)又因考虑到蒙学读物的权威性及对当代影响等问题。故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以及《古文观止》为具体研究对象。第四,本文所称的明清蒙学,不包括晚清变革
5、时期产生的带有西方新兴儿童观色彩的教材、教法和教育理念。第五,小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第一种为文字训话的意思,第二种则与”大学”相对。”大学”以成人为教育对象,追求”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而”小学”则是以儿童为教育对象,着重与儿童的行为训练与道德教化。两者的年龄界限一般为巧岁,”小学”相当于现代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是古代蒙学或蒙学机构的一种称呼,本文所出现的”小学”,如无特别指出,一律为后一种含义。第一章蒙学教育状况概述中国向来重视教育,早在夏代己开始建立学校,例如在《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库序学校以教之,库序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日序,周曰库,学则三代共之。”以及((t
6、以己王制》:”夏后氏养国老校,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这些记载都表明夏代已有学校。学校并不等于教育,但是学校的存在,是教育及教育制度已有一定发展和规模的明证。第一节古代蒙学的发展历程一、古代蒙学教育的萌芽蒙学到底起于什么时候没有较为明确的记载或定论,虽则在《礼记王制》中写道:”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库,养庶老于下库。”①后人也有注释认为”下库”就是古人所谓的”小学”,如宋代的郑樵就说:”有虞氏大学为上库,小学为下库。”②但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库”有不同解释。③校是夏代学校的又一名称,《说文》解释道:”从木。交声。”而孟子明确指出:”校者,教也。”④那么,”校”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学校?据《史记儒林
7、列传》记载公孙弘与太常博士减平等,曾议及三代为学之道曰:”乡里有教,夏曰校。”朱熹在《四书集注》中也指出库、序、校皆为乡学。据以上论述,夏代的”校”应为乡学了。乡学基本上是指”小学”,而夏代不仅有乡学,还有国学,((t七记》的《王制》和《内制》专门论述了国学的情况,认为分为两类,即”东序”和”西序”。汉代学者认为”东叙,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库,亦小学也,西序在西郊。”⑤如果汉学者的注释和解释大致无错的话,那么在夏代,国学、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