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ID:15860741

大小: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6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_第1页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_第2页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_第3页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_第4页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陈曦(乐山职业技术学院614000)摘要: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建泽泻”和“川泽泻”,是人们公认的地道药材。泽泻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为其降血脂的活性部位,故质量评价一般均采用三萜类化合物作为其指标性成分。药用泽泻有生泽泻、盐泽泻、麸炙泽泻3个主要品种。《中国药典》2010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泽泻有明显的利尿,抑制肾结石形成,降血压,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抗肾炎活性和调节免疫等作用。关键词:泽泻;品种考证;化学成分;炮制;质量控制;

2、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黄白色表面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多有细孔。气微,味微苦。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溃,泄泻尿少,痰饮晕眩,热淋涩痛,高脂血症。[1]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泽泻资源,笔者就泽泻的品种考证、化学成分、炮制、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利用进行了展望。1

3、.品种考证泽泻的文献名有水泻、芒芋、泽芝、及泻、如意菜等。[2]《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将泽泻列为上品药。《名医别录》载:“水泄也如续断,寸寸有节。其叶如车前大,其叶也亦相似,徐州广陵人食之”。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形大而长,尾间必有两歧为好。丛生浅水中,叶狭而长”,似现在的窄叶泽泻。《本草图经》载有:“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并附有3幅泽泻图(邢州泽泻、齐州泽泻、泽泻)[3],《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均有泽泻的原植物图,与现在所用的泽泻基本相同。福建建瓯、建阳、同安、浦城和四川都江堰等地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大、质

4、量好,素有“建泽泻”和“川泽泻”之称,是人们公认的地道药材[4,5]。其中“川泽泻”主产区为以彭山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地区,包括都江堰、乐山丘陵区等地。2.化学成分2.1三萜类化合物泽泻中获得的三萜,均为原萜烷型四环三萜。泽泻醇A(alisolA)及其乙酸酯、泽泻醇B(AlisolB)及其乙酸酯、泽泻醇C单乙酸酯(AlisolC23-acetate)为首次从泽泻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此后,各国学者又从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泽泻饮片中分离得到了30多个三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多为原萜烷型(Protostane)四环三萜,如24-乙酰泽泻醇A极其衍生物、23-乙酰泽泻醇B及其

5、衍生物、乙酰泽泻醇E、泽泻醇F、泽泻醇H、泽泻醇G等。从生物途径归纳,三萜类都是由23-泽泻醇B衍生而来。2.2倍半萜类化合物泽泻倍半萜类化合物可分为三种类型:桉叶烷型、吉玛烷型和愈创木烷型,多数为愈创木烷型。最早由Oshima从中分离到的是Alismo1和泽泻二醇(Alismoxide),后又陆续分离出泽泻醇萜A、泽泻醇萜B、泽泻醇萜C、泽泻醇萜E、泽泻醇萜F等。泽泻萜醇E为我国学者彭国平从泽泻中分离出的倍半萜成分。2.3二萜类化合物90年代中期,Nakajima等首次从泽泻鲜品中分离出一个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并最终确定其绝对构型为:(-)-16R-ent-k

6、aurane-2,12-dione。彭国平等又从中分离出两个新的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类化合物:Oriediterpenol及Ofiediterpenoside。2.4其它成分泽泻还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甘油醇-1-硬酸脂、三十烷、胆碱、植物凝聚素、泽泻多糖PH、PIIIF、生物碱、黄酮大黄素、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总体上讲,泽泻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为其降血脂的活性部位,故质量评价一般均采用三萜类化合物作为其指标性成分。3.炮制加工3.1.古代炮制南北朝刘宋时代始见有泽泻炮制方法的记载。《雷公炮炙论》首

7、载:“不计多少,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曝干,任用也。”《本草蒙筌》:“酒浸曝用。”《伤寒杂病论》中用五苓散治疗“可水不可水证”,谓泽泻等诸药研成细末。《小儿药证直诀》:“锉细末”。《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酒浸一宿,略蒸,焙”,“水洗,切作块,酒湿蒸五次,切,焙”。明代有“酒润,蒸”。《女科要旨》:“酒拌烘”。部分文献中见皂角水浸焙,米泔水浸,去粗皮,去毛等,如元代见有“去粗皮”,“泽泻刮去毛,水洗润,切,有酒浸,有皂角水浸,切,焙用”,“米泔浸去毛,蒸:或捣碎,焙”。3.2.现代炮制药用泽泻有生泽泻、盐泽泻、麸炙泽泻3个主要品种。生泽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